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Discuz! Board1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270|回复: 2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刘秉江绘画作品展(民族画风的开拓者)

[复制链接]

3408

主题

2万

帖子

5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5854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3-10 10:27:38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艺术简介


      1937 年生于北京市, 1961 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师从董希文教授。现任美术家协会理事,美协壁画艺术委员会委员,油画学会理事,壁画学会理事,北京美术家协会油画艺委会委员,中央民族大学美术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第六届、第七届、第十届全国美展评委。 1961 年至今在中央民族大学美术学院任教。




个人履历

      1961 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师从董希文教授;
      现任:美术家协会理事理事
      美协壁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
      油画学会理事
      壁画学会理事
      北京美术家协会油画艺委会副主任
      中央民族大学美术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第六届、第七届、第十届、第十一届全国美展评委;
     



      1961 年至今在中央民族大学美术学院任教;
      自1959 年以来,作品曾多次参加历届全国美展和全国性大展;
      自1980 年以来,油画作品、重彩及素描分别在美国、日本、法国、土耳其、意大利、新加坡等国举 办过联展和个展,作品被美术馆和各国收藏家收藏;
      1982 年与周菱创作的北京饭店壁画《创作·收获·欢迎》分别于1984年获第六届全国美展之银奖;
      1999 年获美国《富达杯 20 世纪末亚太艺术大奖赛》银奖,2004年5月首届全国壁画大展获大奖;
      1986年油画《舞蹈的裸女》在法国巴黎获《ARTS TI QUEDULYS》沙龙奖章;
      自1983年至今曾分别应邀赴日本、法国、西班牙、英国、荷兰、比利时、意大利、德国、奥地利、新加坡、印尼等国进行交流访问、艺术考察。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408

主题

2万

帖子

5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58542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5-3-10 10:33:01 | 只看该作者

个人荣誉


      出版个人画集有十种: 《刘秉江新疆速写》 1979 年,新疆美术出版社出版 《刘秉江少数民族素写集》 1983 年,上海美术出版社出版 《
刘秉江速写》 1994 年,天津美术出版社出版 《刘秉江画集》 1995 年,新加坡紫云斋出版公司出版 《从写实到象征 -- 刘秉江现代装饰风格》
1999 年,安徽美术出版社出版 《名家名画 -- 刘秉江油画作品》 2000 年,工人出版社出版 《当代名家素描精品 -- 刘秉江》 2000 年,朝华美
术出版社出版 《当代名家重彩精品 -- 刘秉江》 2000 年,朝华美术出版社出版 《当代著名画家大系 -- 刘秉江》 2000 年,大百科全书
出版社出版 《刘秉江周菱壁画集》 2001 年,云南美术出版社出版 《刘秉江写实主义油画 -- 名家技法精解》 2003 年民族摄影艺术出版社
本人油画作品,壁画作品,重彩作品及速写作品分别编入大型系列画集《现代美术全集》中的油画卷、壁画卷、水粉卷和速写卷中。 本人油画
作品编入大型画册《二十世纪油画》中。 本人与周菱合作的大型壁画《创造、收获、欢乐》编入大型画册《壁画百年》中。 本人艺术小传
为条目分别编入由、美国、英国编撰的《当代国际文化名人》辞典中。




民族画风的开拓者——刘秉江教授

矢志不渝:兴趣与理想

  从记事起,他就喜欢一个人在家里用粉笔在地上画些马、骆驼等小动物。那时的北京经常有驮煤的骆驼帮经过,他只要一听到外面有驼铃声响起,拔腿就往外面跑,去观察骆驼的模样,回来以后,就赶紧用粉笔在地上按照记忆把骆驼的样子画出来。他对画画的喜爱甚至达到了痴迷的状态,就连父亲抽过的香烟盒子里的一些画片,比如《三国演义》、《水浒传》的人物肖像,京剧古装人物脸谱,他见一样画一样,画什么就像什么。小时候,他经常跟着父亲去看戏,什么评书啊,京剧啊,就连像梅兰芳等名角的戏他都看过不少。他对文戏不感兴趣,对戏中的武打场面特别喜欢,那些盔甲、大刀都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回到家他就凭着自己的记忆,将那些戏中武将人物和武打场面描绘出来。

  上了中学后,他就开始画一些电影中的人物,像美国电影《泰山》中的主角,还有解放军、拿破伦等英雄人物,他都画过。他对每个时期、每个国家的军装、武器,都非常熟悉,并能在看完电影后很快将其画出来。

  上高中时,由于对美术的爱好和在这方面过人的天赋,他被学校选到了“美术组”,开始在专业美术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专业绘画训练。不过那时的他,对绘画还仅仅是爱好,并没有真正有意识地要将其作为自己的终生奋斗目标。





  1953年徐悲鸿去逝后,在北京中山公园举办了徐悲鸿遗作展,在这里,他第一次见到了真正的油画,第一次感受到了色彩的感染力,更第一次体会到了油画的无穷魅力。从那时起,他就下定决心,一定要报考美术学院,一定要当一个画家。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他曾经放弃了3次保送上大学的机会,第一次放弃的是保送上空军飞行学校,第二次放弃的是保送上北京大学东方语言系,第三次放弃的是保送上大连军委俄文学校。当年那些保送上大学的同学,特别是到部队工作的同学大都成了将军,如果他不放弃的话,可能他的人生会是另一番景象,然而他坚持爱我所爱,无怨无悔。

  1961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作为著名油画家董希文的得意门生,他念念不忘老师的理想,他醉心于黄永玉的白描,热衷于线描艺术,在写生时充分发挥线描的作用。他不用便于涂改的铅笔和炭条,而使用难度很大、几乎不容涂改的钢笔和毛笔,这些造型结实、结构鲜明、形象生动的速写,为他成为油画民族化的一面旗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4岁时,风华正茂的他从中央美术学院(微博)毕业后被分配到中央民族大学(微博),开始了他教书育人的历程。40多年,冬去春来,学生换了一届又一届,他一直在默默地工作着。这期间他有三次可以被调到中央美术学院的机会,对一个专业人才来说,美院显然可以给他提供更大的空间,然而他没有丢下那些来自各个少数民族的学生。而这些学生也没有令他失望,他们毕业后大都回到了民族地区工作,大多数成了民族地区文化建设的骨干,为边疆的文化建设作出了贡献,在继续着刘老师无法完成的事业。刘老师以他的学生为豪,他们是刘老师在民大最大的收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408

主题

2万

帖子

5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58542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5-3-10 10:37:34 | 只看该作者


  勇攀高峰:收获与辉煌

  刘秉江是一位多产的画家,他以油画起家,然而却在壁画、重彩画、素描等方面都有建树,都有鼎力之作,这样广泛的涉猎在当代画坛是屈指可数的。其油画作品,壁画作品,重彩作品及速写作品分别编入大型系列画集《现代美术全集》中的油画卷,壁画卷,水粉卷和速写卷。油画作品编入大型画册《二十世纪油画》,艺术小传编入由,美国,英国编撰的《当代国际文化名人》辞典中。他的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大型展览:法国春季沙龙艺术大展(1982年·巴黎)、第六届全国美展(1984年)、首届全国油画展(1987年)、首届油画学会展(1996年)、油画肖像艺术百年展(1997年)、山水画·油画风景展(1998年)。自1983年至今曾分别应邀赴日本,英国,法国,西班牙,荷兰,比利时,意大利,德国,奥地利,新加坡,印尼等国进行交流访问,艺术考察。

  他的作品多次获得国内外大奖:第六届全国美展银奖、法国巴黎ARTS TIQUE DULYS沙龙奖章、富达杯二十世纪末亚太艺术大奖赛银奖、二十世纪艺术成就奖。出版画册有《刘秉江新疆速写集》、《刘秉江少数民族素描集》、《刘秉江速写集》、《刘秉江、周菱壁画集》、《刘秉江画集》、《从写实到象征》等。

  二十多年的厚积薄发,1980年他迎来了艺术道路上第一次辉煌,他与夫人周菱女士于1980——1982历时两年为北京饭店创作了壁画《创造· 欢乐· 收获》,这幅作品以各民族勤劳、智慧、团结为主题,有73个人物(20多个民族)和上百只鸟兽,场面包括渔猎,放牧,采撷,播种,收获,欢乐歌舞。此画一经推出,便在业界掀起一阵不小的波澜,其在内容的组织和艺术形式的创造上,都达到了国际水平。这是两位艺术家历经20多年的沉积、锤炼,在艺术道路上一次炽热的喷发,俩人的这幅巅峰之作是我国80年代壁画复兴时期的经典作品,入选1984年的全国美展,并当之无愧的获得银质奖。美国女作家科恩夫人在《新的绘画》一书中,把这幅作品介绍给西方读者,称“这幅大壁画的艺术性,把现代壁画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站在这幅长17米,高5米的鸿篇巨制面前,你无法不惊叹艺术家的伟大,无法不萌发无限遐想,一切的华丽词藻都显得很无力。此时,你只有静静的伫立默默地凝视,完全沉醉于这种艺术的氛围中。





  不懈追求:艺术与人生

  古语云“画家不解渔家苦,好做寒江钓雪图”。如果你也这样认为,那是因为你没有走进艺术家刘秉江,没有对百姓生活疾苦真切的体验,没有发自内心的同情,断然创造不出这么多能引起人共鸣的作品。刘秉江一生与民族地区结下了不解之缘,他的很多画都是对民族地区人物、风情的写照,从1963至1999年间,他多次到云南、四川、广西、青海、甘肃、新疆、海南岛、西藏等少数民族地区,大漠边陲,茶马古道都留下了他写生的影子。至今,他还能如数家珍似的描述他画中的少数民族大爷、大娘、小伙子、姑娘的姓名、经历和性格。正如艺术家江丰在为《刘秉江少数民族素描画集》撰写的《前言》中所写到的:“他不是用猎奇者的手眼对待生活,而是以艺术家的忠诚去熟悉、体现它的描写对象,并对之滋养着强烈的爱情——这爱情既浓郁又健康。”

  他对艺术和人生有着这样的理解:“艺术和人生是分不开的,什么样的人生造就什么样的艺术,创作灵感来自对社会、对人生、对生活的认识,不接触普通百姓的生活,不了解百姓的疾苦,没有亲自吃过这些苦,每天上班下班,你怎么能有好的作品,民族文化滋养了我,是我珍贵的精神财富。”

  刘秉江的很多作品都与边疆多彩的民族生活和人物有关。在他自己的文章《凝丹青于冥想》中这样写到:“我去过许多地方,雾雨迷濛的哀牢山令人悲凉心碎,大小凉山连绵不断、神秘莫测令人有难逃罗网之感:塔克拉玛干大戈壁的无垠浩瀚使我感受苍凉和史诗般的悲壮:而翻阅唐古拉山、踏过青藏高原时便会折服于无所不在的宗教威慑力之下,也许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缘故,为此我不禁发出慨叹人生的叹息,我不敢面对这象征着永恒的悲壮和苦海人生的群山,因为他太令人孤独了,也太使人联想到人生痛楚的沉重分量了。因此我不愿再以视觉形象又一次的挑起这重担。我需要以绚丽和优美来减轻人们的重负以抚慰人们和我自己的伤痛和孤独。于是我避开了沉重的氛围而转向了边疆多彩的民族生活与人物,在穆士塔格峰下找到既浓郁、深沉又绚丽的色彩,民风质朴而强悍的一片绿洲。周围的大漠戈壁中的驼铃声与风沙弥漫的古道很容易勾起人们怀古的幽思,而婀娜妖娆的龟兹乐舞更把这方乐土点缀得几分神秘,尽管我忘不了那雨雾迷朦的哀牢山和神秘苍凉的大凉山,但我终于找到了一方净土而躲开了具有使命感的庄严课题。这使我乐不思蜀而耗尽了半生精力。这远离现实的清静而又原始的空间,它更接近童年幻想中的完美,更容易激发我去寻找恰当的绘画语言以表达此刻的感受。我尽其所能准确无误的以写实技巧作忠实的表现,只有真实、活生生的自然蕴藏着“美的法则”,忠诚于美的艺术家唯有恭顺而专注的描绘才是应有的本分。”这段敏感、细腻的独白更让我们悟出了他的那份“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的淡定与从容,只有在这里,他无欲无求无压力,艺术与他为伴,大自然与他为伴。





  刘秉江是一位入世的画家,没有为艺术而艺术,主张艺术的现实作用。对现在的年轻人追求的所谓个性、怪异,他有自己的看法,他认为艺术作品需要有审美价值,有美的风景,美的服饰,美的情调,用美的形态,通过载体显现于公众面前,让人欣赏,让人共鸣。同时教会人们如何运用美的观念去思考,而不是孤芳自赏的清高,不是故弄玄虚的标榜,不是剑拔弩张的张狂,不是远离公众的自我炫耀,同时更不是一件欺世的“皇帝的新衣”,一切都是可以评判的,可以捕捉的。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退休后的刘秉江仍在艺术的道路上孜孜不倦的追求着。走进他的家中,除了沙发,电视两件家具比较明显的外,充斥眼前的是各种各样的绘画材料,颜料,画板,照片及各种堆放整齐的画册,这是一位随时都处于创作中的老人,到现在仍每天晚上工作到两三点,“我就生活在艺术中,生活在我所营造的艺术氛围中,”他的家里摆放着很多来自世界各地的精美艺术品,“这是从法国带来的铜像,这是从非洲带来的乌木雕像,看这木头多光,多亮呀!”他兴致勃勃的给我介绍着。的确,对这样一个热爱艺术的人来说,没有什么办法把他的生活与创作完全割裂来,他就是这样,几近痴迷,几近癫狂,用丹青描绘着自己的艺术人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omsenz Inc.    

GMT+8, 2024-5-6 17:04 , Processed in 0.850220 second(s), 3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