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Discuz! Board1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7894|回复: 2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张德林书法作品展(线条连绵缠绕、结字错落迭宕、章法行列穿插,洋洋洒洒的“满构图”式大草。)

[复制链接]

3245

主题

2万

帖子

5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56891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9-17 15:32:57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shufazhan 于 2013-9-22 09:24 编辑

张德林简介(安徽)
    又名得灵,号净圆.慧林居士,别署百荷堂主。1963年出生于安徽省来安县。书法家协会会员,国家画院沈鹏书法创研班助教,国家画院曾来德书法工作室助教。九三学社中央书画院成员,国书会副会长,北京红博馆艺术总监,《佛光诗书画》副总编辑,《安徽人杂志》艺术总监,《文化艺术报》书画艺术总监。


    2010年6月在全国政协礼堂举办《醉翁遗韵》张德林书法展,2011年10月在北京三品美术馆举办“瀞水流深”张德林抄经书法展。出版有《张德林书法集》,《张德林抄经书法集》,《张德林对联集》,《张德林楷书金刚经》等。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245

主题

2万

帖子

5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56891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3-9-22 09:24:45 | 只看该作者
动静如一 有空无二
——张德林禅意书法欣赏
苏金成
   一
    禅者,可以使自身精神与心灵达到自由的状态。“外离相即禅,内不乱即定。外禅内定,是为禅定。”这是自古以来文人与艺术家所追求的至高境界。“禅定者,外在无住无染的活用是禅,心内清楚明了的安住是定,所谓外禅内定,就是禅定一如。对外,面对五欲六尘、世间生死诸相能不动心,就是禅;对内,心里面了无贪爱染著,就是定。参究禅定,那就如暗室放光了!”(《六祖坛经·坐禅品第五》)
    禅,自始至终就与文化尤其与书法结缘并且难以分开,是一种让文人雅士向往的精神境界。时至今日,虽然自然与社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还是有很多的艺术家始终如一的坚持传统文人的理想目标,希望能够让自己的生活、精神得以净化、禅定,以至于在自己创作的艺术作品中将个人心性的高洁得以充分展现。
    张德林就是这样一位艺术家,他生活在当下的俗世中,却能够让我们从他身上和他的作品中看到一个超凡脱俗的禅者的印象。这种禅者的印象不是一朝一夕的闪现,而是体现在他生活的方方面面,并且能够让任何一个没有见过他的人可以从他的书法作品中感受到意味深长的禅境。
    张德林对禅学的结缘是因为他的性情,而这种简单、率真的性情更促进了他亲近禅学的机缘。他与我的性情很相似,经历也相似,我们都有过在寺院中长期居住修行的经历。张德林曾经在滁州琅琊寺深居简出,每日以晨钟暮鼓、经卷禅音相伴,过着闻香品茗,闭目观想的生活。我能够想象到张德林在寺院中参禅悟道的景象,朝花夕拾逐渐悟得无上境界,这就是他舍俗入禅的初衷。他把自己对生活的经历与心灵的感悟升华到对生命终极意义的思考,再回归到对书法艺术本体的创作上,尤其是他对书法线条的造型、张力与神韵的把握,常常令观者赞叹不已。可以说,寺院的禅修经历对他心境的澄明及他在书法上的领悟至关重要。他能够像品尝一杯香茗一样,拿起、放下。能够在超脱世俗与烦扰的生活间自在游走。他的心灵在经历过无数次波动而终归平静,进入一个无人、无我之境,这就是他在书法创作中追求的禅境。他是将自己的生活、艺术与心灵浑然如一,圆融无碍。在动静、呼吸间吐纳天地,涵养宇宙。
      
    二
    书法最难得一个“雅”字。张德林的书法作品就有着超凡脱俗的“雅”!
    我一直认为张德林对书法“线”的认识与理解超乎常人。当然,他的这种超乎常人的认识不是无源之水。这是他曾经夜以继日的对书法线条的锤炼,加上他与生俱来的天赋一起成就的结果。
书法简单来说就是线条的艺术,对线的理解与操控是一个书家一生追寻的目标。因此,从最初的技法训练到最终的作品创作都是以线的质量和美感为中心。可以说,一个从事书法创作的人,如果线条的质量不高,作品上其它的一切似乎都没必要再去审视。张德林恰恰在这一点上取得了作为一个书家非常难得的成就。纵观他的作品,可见他对线条的理解与把握非常精准到位,格调高而且有个性、有神韵。
    张德林近期创作的禅意书法,很难让观者看出其作品简单出自何碑何帖,但似乎又包罗所有汉魏碑版的风骨及二王书风的法理。细细品读,似乎又能从他作品中寻到他与近代大家于右任和弘一法师书法上的相似之处。张德林学于右任,就是学习于右任将行草书线条的韵味与碑刻书法的雄强相结合的创作方式。这种结合既能展现书法线条的张力,又不会失之于呆板,可以将书法线条的节奏与韵味在充满张力的通篇章法上充分展示出来;而学习弘一法师,则不仅仅是从形式与线质上领悟,更重要的是字外功夫的培养,这就是张德林为什么去寺院参禅悟道的缘由了。张德林深知对弘一法师书法的学习不是简单临摹其书法作品本身就能领悟其精髓,还要有着对禅学的深刻理解与实践体验。明白了这个道理,才能明白弘一法师书法风貌的来历,不是表面上简单书写的简洁纯净即可,而是在内心深处已经了无尘埃,是在不执着、不妄念的状态下才能书写出来的作品。这就是一种有空不二的境界!
    从无法到有法,再回归到“无法”之境,是书法大家成就个人境界与风格的一个渐变规律。张德林就是在经历这一规律的前两个层次之后,正在进入第三个层次的转换与蜕变。他作品中的那些线条能够在亦动亦静间变化如此自然如一,黑白空间那些若有若无、可有可无之处经营的如此微妙与完美,似乎已臻化境。
    书家有真伪,伪书家不懂笔法者,十之七八,余者又有修养不济者,更谈不上书法创作的性情与精神投入。因此,能够真正理解传统书法的奥妙,又对书法未来发展的趋向有着清晰认识的人可谓少之又少,而张德林就是其中一位。张德林能够在继承中求发展,将传统书法的笔精墨妙全然展现在自己的作品中,面貌独特且法理俱在,实为难得。因此,身居京城的张德林在书法界能够以作品独特的面貌胜出,与他的淡定自若的心性及澄明无碍的状态,还有他对艺术的探索精神分不开。他对书法长达数十年的技法锤炼和个人在书法上的真知灼见及创作成就,赢得了国家画院副院长曾来德先生的赏识。曾来德先生邀请张德林作为自己工作室的助教,不仅说明曾来德先生是慧眼识真才,也说明张德林是一位有真才实学的书家。

苏金成
国家画院课题组学术助理、上海大学美术学院硕士生导师、美术学院博士后、上海聚德拍卖有限公司学术顾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45

主题

2万

帖子

5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56891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3-9-22 09:25:30 | 只看该作者
艺海德林
----张德林书法品评
□   曾来德

    张君德林,皖之来安县人也,来安者,滁州之重镇,文化积淀深厚,为风光秀美、人才辈出之地。德林早年于金陵师事书学名家黄惇先生,慧根早具,壮岁北上京华,广求名师。先入张荣庆先生门下,后又从沈鹏老及予学书,不数年,书艺大进,入选各类重要展览,并留任吾个人书法工作室之助教。
    德林学书,路径广博,取法正大。由赵字立基,上追二王,并兼采黄山谷之纵肆,参汉隶碑版之厚重宽博。其学习之脉络,不求一点一划之逼似,而求理法之贯通。以本心关照古人之心,颇得禅家以心印心之法门。学书之外,好读书,诸子百家、九流四部,皆有涉猎,尤好老庄释氏之学。其人心性旷达,淡泊声利,虽陋巷瓢饮,甘之如饴。食素念佛,致力修行。然不堕枯寂,交游广阔,复健谈,每于讨论会中,滔滔不绝,妙论叠出。德林近年之书作,颇有独特旨趣,摒弃繁华,一归平淡,追求古朴冷逸,颇有八大、弘一等佛家书法之趣味。当代学习传统书法者,每多泥古之辈,德林由传统法帖而明古人法理,融合自我之心性,推陈出新,出独特之格调面目,此诚难能可贵者也。比之书坛各类展览中,千人一面之所谓传统书风,觉德林之书作,愈加清奇可爱也。德林书作,线质苍古,下笔有屋漏痕、印印泥之妙,用墨尤见精神,结字亦于古法之中,亦每有新意,其书风已相当成熟。然窃以德林之年岁,似不必求完全个人之面目,若以个人之心性趣味为本,广搜博考,上追下探,探索更多变化之可能,或不失为继续深化书艺之有效途径。不知德林以为然否。
    昔年黄宾虹有云:夫以专门之学,非贯古今、纵横宇宙不为功。书法之道,系吾国文化之兴废,其传承发展,是在有志者为之。德林功底深厚,博闻睿智,且年富力强,其践履书道,传承民族文化之慧命,正当其时也。与德林共勉之。

本文作者系 国家画院副院长、书法篆刻院执行院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omsenz Inc.    

GMT+8, 2024-6-16 08:11 , Processed in 0.776496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