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Discuz! Board1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866|回复: 1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云图”艺术国际“群”展

[复制链接]

3408

主题

2万

帖子

5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5854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2-21 12:41:41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展览时间:2017-02-23 - 2017-04-23
开幕时间:2017-02-23 15:00
展览城市:北京 - 北京
展览地点:艺术国际美术馆
策 展 人:吴鸿
参展人员:班学俭 蔡猜 蔡丽贤 曹性淑(韩国) 陈莉丽 陈亚峰 成艺 崔书尘 崔孝华 代锋 代化 戴翔 董迎宝 杜江浩 杜靓 杜伟 龚玉 郭景涵 韩锋 贺文斌 华敏慎 黄斌 黄虫 惠书文 李冰 李建树 李黎(澳门) 李松林 李小彬 李亚平 李洋 丽淑 刘东东 刘洪艺 刘静涛 刘克 刘溧民 刘伟 刘小鸿 刘勇 刘智峰 梅新武 匿名 牛玉龙 朴天琦 三水 宋启堂 孙可 孙志晔 唐梦媛 陶木华 王德磷 王俊艺 王雷鸣 任贤义 吴智军 席华 夏月 肖野 许峰 杨创宇 杨启帆 杨洮 杨徐 应志红 (依照姓氏首字母排序)
展览备注:策展助理:姜鑫、张艳
视觉设计:孙初




展览介绍

网络时代,诸神退位!

吴鸿

展览名称“群展”既是指一个群集式的展览方式,同时也是指在“微信群”的特殊技术平台上所发生的一种新的交流方式和展示方式。

这里,首先要说明的是,网络的意义,固然是基于一种新技术的发明,但是它之于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性,其价值堪比文字的发明和印刷术的出现。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408

主题

2万

帖子

5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58542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7-2-21 12:42:04 | 只看该作者





扯远点,相传发明文字的仓颉“重瞳四目”,上观天文之象,俯察鸟兽足迹之后,分类别异,创制文字。据《淮南子》所记,仓颉造字初成之日“天雨粟,鬼夜哭,龙亦潜藏”。为何出现这些神异的现象?这说明了,文字的出现对于人类历史的发展而言,其意义是划时代的,它标志着从“鬼神的历史”向“人的历史”的转变。时至今日,当我们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来考察一些有语言而无文字的民族的历史文化形态的时候,也会发现,在他们口口相传的历史传说中,对于鬼神的描写远比作为人的历史要清晰的多!







这说明,文字的出现是人确立自身独立价值的一块基石,也是人观察世界的一个视角和方向。文字,使人的思维方式开始清晰化,并随之具有了逻辑性。在这种清晰而有逻辑性的思维方式的观照下,人开始把自己异化于鬼神的世界之外。所以,文字成,“鬼夜哭”。

印刷术的出现,在人类的文明发展史上,则是第二次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飞跃。纵观中外文明史,不管是泥版、刻石,还是甲骨、竹简,书写工具的简陋、书写过程的艰难,导致了书写者在书写过程中的思维过程的断续不畅。




在那个时代,所谓的“语”与“文”是分离的,因为书写工具的所得不易,以及书写过程的断续不畅,书面语的形态只能是“言简意赅”,高度概括,中间留下大量的“语义”的空白,只能靠阅读者自己依据上下文之间的关系去填补。当然,作为一种语体美学,这也代表着人类的早期语言文字中所体现出来的另一种“模糊语感”形态。而印刷术的出现,极大地提高了文字在传播过程中的便捷程度,反观中外,不管哪种文明,随着印刷术的发明,都会同时促使了大量的“话本”形态的出现。


当然,所谓的“话本”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话本是指一种文学形式,而广义的话本语言则标志着“语”与“文”第一次得以统一。除了那些专门要追求一种“古文”美感的写作习惯之外,文字的书写者在书写的过程中,不会再顾忌在后续的复制传播过程中,因为技术条件的限制所导致的艰难程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408

主题

2万

帖子

5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58542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7-2-21 12:42:26 | 只看该作者




反之,所谓白话之“白”,指的是某一种语言的发音方式,故此,在白话的基础上的“话本语言”其不仅仅体现出文字中间的意义逻辑,还体现出了语音的节奏和韵律。所以,体现出语言和言语之间统一性的白话文的铺陈方式,才真正能适应人类文明形态发展到今天所要求的语言的准确性和逻辑的周密性。(多啰嗦几句:数年前,一时兴起,写了一篇文言文体游记,马上有很多朋友建议我用文言文来搞当代艺术批评,曰唯此方能体现出当代艺术批评的价值观。

我当时回复他们的是:文言文特殊的“留白”式的语感美学和“模糊”化的语言逻辑,与今天所通行的建立在近代工业文明基础之上的现代白话文所要求的概念的准确性和逻辑的周密性是相违背的。所以,试图建立在用文言文的写作方式为基础的所谓的“中式批评”是并不存在的。同年,所谓的“批评家年会”又在斯时高逼格的“传统文化”的名义下,找来一帮遗老遗少大唱古文体的赞歌,也甚是可笑!)




扯的再远也要兜回来!下面进入正题,要谈网络的问题了。网络,首先是一种技术;其次,是基于这种技术的一种信息传播方式;再次;是在这种信息传播方式的影响下的一种新型的社会文化形态。而这三者的递进关系,也恰恰说明了所谓网络文化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中所体现出来的不同形态表征。

当早期的互联网信息传播以新闻组的方式来呈现的时候,它除了基于数码技术和万维网技术的无纸化和远程化特征之外,它还不能真正体现出区别于传统纸质媒体的所谓互联网文化的特殊性。也就是说,此时的信息流方向从作者到编辑、再到读者,在新闻组的表现形态中,与传统纸媒之间并无本质性的差异。

网站“注册用户”以及网页“公告板”技术的出现,使事情发生了本质性的转变。早期公告板相当于在新闻网页下面集成的“留言板”。这个技术的出现,使读者不再是芸芸众生中的那些“无名者”,他们第一次得以以自己的专属ID来表达自己的观念,从而使传统的单项式的信息流出现了双向式的“对流”特征。






紧随其后,电子公告板技术(Bulletin Board System,英文缩写BBS)的正式出现,以及其后的博客技术(Blogger, 网络日志,为Web Log的混成词),彻底颠覆了“编辑”的权威。

在漫长的传统媒体的时代,“专业编辑”是某种专业标准和意识形态的化身,他们对于作者写的什么东西能被读者看到,以及读者能看到什么样的东西,拥有生杀予夺的特权。而在BBS和博客所代表的WEB2.0时代中,作者、编辑、读者,三者之间的界限被彻底模糊了,任何人,既可以是信息的接受者,也可以是信息的制造者。但是,在此时,你制造出来的信息并不一定有人知道,所以,在那个时代中,无名的作者只能靠使用一些骇人听闻的方式来获取观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omsenz Inc.    

GMT+8, 2024-5-14 12:06 , Processed in 0.693838 second(s), 3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