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Discuz! Board1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楼主: zhaokun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当代书法艺术的现状与书法学习过程中注重对“法”的继承和归纳

[复制链接]

22

主题

62

帖子

160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60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3-9-23 13:42:53 | 只看该作者
    以上各名家的作品风格已成型,传统技法纯熟,艺术表现手法多样,内涵丰富,传统文化信息丰厚,人生感悟很深,加之学问渊博,对传统的理解较为深刻、到位,书法面目稳健、老到。随着以上各位年龄和阅历的增加,书法艺术会朝着更有利于他们自己的艺术方向发展。随着今后艺术的日趋成熟和不断完善,他们与“大师”的距离仅有一步之遥,他们将来必有大师出现,我们翘首期盼。
    青年是“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是最有朝气、最有想法和干劲、最有希望的群体。青年精力充沛,接受新事物快,视角新颖,富于创新精神。他们往往站在传统书法艺术的脊梁上,重视调整思想和意识。他们睁大眼睛,捕捉每一个让他们心动的东西,只要是认为可取的素材,他们便敢于拿来运用,并尝试用新的表现手法去尽情释放他们自身的“能量”。那怕是“昙花一现”,他们都敢于去“挑战”自我。他们自信、兴奋、投入,“拿得起,放的下”。他们敬畏“传统”,但有时又按耐不住那颗“跳动”的心弦,总想在“传统”与“现代”之间找回属于他们自己的“发言权”。他们通过自身不懈的努力和积极的姿态,已经让当今的书坛刮目相看。自从1981年成立书法家协会以来,青年更是成为了书坛的主力军,在书协每年举办的全国各项书赛中他们频频获奖,缕缕夺金。喜悦和艰辛同在,付出和收获并存。他们在通往成功之路上付出的艰辛努力终于得到了回报,成了当今书坛的“领军人物”。随着全国书法热潮的推波助澜,一些国展获奖的作者影响力也空前扩大,产生了“获奖效应”和“跟风现象”。应该积极肯定这些获奖者创作的思路和表现手法具有很强的“视觉效应”,有很大的艺术感染力,瞬间能抓住每个观赏者的眼球,说明他们有很多的合理因素存在。创作手法不落俗套,同时,在传统的笔墨技巧中他们善于“挖掘”素材为已所用;他们注重技巧的锤炼,又加强和丰富了自己的笔墨语言;他们懂得空间布局和章法构成,强化视觉效果,注重形式表达,表现手法新颖别致,又合乎情调;他们从不吝惜自己的真实想法,但又很在乎世人的肯定与批评;他们渴望鲜花与掌声,同时,又积极调整心态,以崭新的姿态投身到下一次的“征程”中。艺术之花总是在“风雨”与“雷电”的洗礼中开的更加鲜艳,芳香分外宜人。
    下面欣赏他们的作品:
    ①陈忠康草书立轴              ②管峻小楷册页
    ③汪永江草书斗方              ④陈海良行草斗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

主题

62

帖子

160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60
5#
 楼主| 发表于 2013-9-23 13:44:10 | 只看该作者
    以上是当代书坛中"老中青"三代艺术家书法风貌的分析。他们都有一个共性,那就是注重传统,善于开拓自我,学养精深,艺术手法多样。不难看出要想成为一个出色的书法家,首先要有良好的传统基本功作为基点。传统的功夫并非一日而就,需要日积月累。技法要进行系统的学习,不断地完善。艺术道路没有“捷径”可走,一步一趋,循序渐进,夯实基本技能,厚积薄发,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二是要热于体验和创新。体验有两层含义:一是要全身心的完全投入。在学习和探索中,体验书法和艺术带来的愉悦和快乐,沉浸在对传统的继承和感悟中,是当下每个书法家日常生活最主要的事情。另一个意思是在实践中大胆实验。实验就是寻找新的笔墨效果,这需要考验艺术家的胆识和才情。有功无性不行,有性无功也行不通。每个人在书写过程中对传统的理解和体验都会因人而异。可贵之处就在于每位艺术家善于抓住能让自己心动的真实感觉并通过艺术整合后将其大胆地写在纸上,这就叫实验。实际上,古人的实验意识和创新能力很强。往往实验会以“失败”居多。但点点滴滴的思绪和感觉将来会化成创作的动力和激情,没有一个艺术家不喜欢自己“心动”的东西。艺术并没有所谓的“奥妙”和“玄机”可言,关键是每个人能否有意识的去把真实的体验化成艺术的成果,当然,这种成果是高质量的,高品位的,是书家本人独特的风貌,是值得别人推敲的艺术产品。只有这样的作品,才能去打动别人,个人的艺术使命才会产生意义。三是要加强学习,拓宽眼界,提升素质,保持良好的心态。 当下的社会信息传播快,资料丰富,社会的环境在改变,生活的质量在提高,每个书家应该把注意力集中在对传统书法艺术继承和和学习上,潜心研究,刻苦钻研。要博学多闻,开拓视野,广泛吸收有利于自己艺术发展的意见和建议。同时加强理论学习,注重思考和感悟,努力提高自身素养,全面发展自我,“行千里路,读万卷书”。注重提升人文情怀和文化底蕴,关注社会,了解民生,服务大众,不自私,不狭隘。用一流的作品回报社会,感恩人民。艺术家要有社会良知和责任心,用好的作品去鼓舞人和感化人,在作品中融入自己的思想和抱负,表达自己的美好情怀,满怀豪情地歌颂这个伟大的时代。要站得高,立得远,时刻保持一个艺术家应有的良好心态。要表现出艺术家的宽大、沉稳、大气、儒雅、淡定、坦然的精神面貌。作品与人相统一,人与社会相融合,“天地合一,物我两忘”,始终把艺术使命放在人生中头等大事来抓,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坦荡人生路,美好天地间”。让我们点燃生命的激情,抓住生命的每一个美好的瞬间,明确每个人的艺术使命,为攀登未来的艺术高峰积极做好准备。
    下面谈谈关于“法”的继承和归纳的问题。
    每位书法家在学习书法艺术的过程中,如果不系统的对“法”进行深入的学习,不提高认识,他的艺术之路就会越走越窄,甚至会停滞不前。所谓“法”,就是技能,即书写技术的规律。在书法史上有影响的书法作品,都是称得上“精典”的东西。经过历史的筛选能留到今天的书法珍品,都是中华民族文化大家园中的瑰宝。泱泱文明古国,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塑造了厚重的华夏文化,产生了许许多多的艺术杰作。书法艺术博大精深,伴随着历史的发展而成就了众多优秀的书法大家。历代大师们的作品中所蕴涵的艺术信息和风格特征,足以让后人仰望和叹服的。我们立在古人的作品前,可以深思和回味,研究古人的用笔方法,总结和归纳每个时代的用笔特征,理顺思路,目标明确,方法得当,通过不断深入地学习和体悟,帮助我们牢固地掌握各书体的用笔的技能,可以大大提高我们的学习的积极性和进步的速度。关于“法”的体系的完整性,我们可以从历代的行、草书中总结出一些用笔的基本规律。
    (一)魏晋风格
    “二王”的法书是传统书法艺术最为精彩的典范之作,对当下的我们仍然具有指导意义。对学习行书的人来说更是必由之路。能从“二王”法书中汲取营养。获取“二王”用笔的精髓,锤炼线条的质量,丰富行草书的表现手法,并由此领悟和体会“二王”用笔的精髓和意蕴,提升艺术审美情趣等方面,大有好处。“二王”留下的法帖很多,手法也不尽相同,临摹时需细心观摩,心追手摹,日常月久,定会提升艺术感受能力,对“二王”的线条的认识也会逐步提升。临摹中注意对“二王”父子的用笔进行类比,在结体、速度、力度、节奏、章法及用墨上进行观摩和推敲。“二王”用笔精妙含蓄,结体秀雅温润,于平和中见洒脱,宁静中现姿态,不激不厉,款款而书,意蕴、风神都通过结体的变化而求得自然和谐的韵致。魏晋人的用笔在节奏和字形的变化上都不大,主要在用笔的精致和姿态方面有独特之处,强调字形的形态与笔势之间的互补。我们在锤炼笔法的同时,要注意扩大临摹的范围,如魏晋的名家墨迹,还有对同时期的魏晋残纸的用笔要进行分析和归纳,训练时强调有针对性,方法得当,才能有进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

主题

62

帖子

160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60
6#
 楼主| 发表于 2013-9-23 13:46:07 | 只看该作者
    (二)唐代小草及大草的书风
    学习大草的人,一定要研究唐代的草书,才能有万千气象。唐代的草书分两种风格,一种是以智永、孙过庭为主的书风。两人都虔诚地继承晋人的用笔风范,书风里浸透着晋人的韵致,尤其是孙过庭的《书谱》,近年来掀起一股《书谱》风,被称为“草法圭皋”。孙过庭主要继承“二王”衣钵,笔笔规矩,极备法度。宋代米芾赞赏有加。建议大家临《书谱》,除了关注其浓润圆熟的线条外,还要深入学习他的这篇书论,其堪称是书文并茂的典范之作。另一种书风是荡气回肠,起伏连绵的大草,代表人物是怀素、张旭。学习这类草书时,一是要注意用笔的气势,研究线条的走向;二是细心体味两位大师的结体变化以级驾驭线条的能力,同时,在力度、节奏、墨色、空间构成等方面多多观察和揣摩,摸索大草的用笔规律,形成自己大草的表达语言,通过不断的改进和完善,逐步达到较高的水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omsenz Inc.    

GMT+8, 2024-4-29 10:29 , Processed in 0.540961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