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Discuz! Board1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楼主: guohuazhan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姚伯齐先生国画展(翟本宽墨凝千峰集,云移万壑开。书画两兼得,龙蛇笔底来。)

[复制链接]

3408

主题

2万

帖子

5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58542
地板
发表于 2013-9-18 14:31:19 | 只看该作者


书画兼得 恢弘苍茫

    翟本宽
墨凝千峰集,云移万壑开。书画两兼得,龙蛇笔底来。

    伯齐先生在书画上的卓越建树,不仅是天资聪敏,书法之乡优越环境的养育和熏陶,更在于他的勤奋和对艺术的执著追求。

    姚伯齐先生长期工作在故乡监利县,是以描绘三峡著称的画家。湖北监利是书画之乡,他执书画之牛耳,开拓进取,组织艺术活动,优越的自然环境和一方水土养育,成就了他的 画事业。

    伯齐先生是以焦墨山水名世的著名画家,张仃先生对他有“独辟新界”之评,是很有见地的。伯齐先生注意“行万里路,读万卷书”的修养,先后二十余次沿江逆流而上,寻奇探幽。在积累生活和磨砺技法上下苦工夫,力求有自己艺术特色的追求。在艺术理论、审美修养上也不断充实提高。点画原本是国画造形的基本手法,伯齐先生一改传统的拘谨,以刻刀般的点画与胸中丘壑相结合,塑造出格力雄强、气象万千、具有强大冲击力的艺术形象。这与他在汲取丰富的营养时,特别注意对传统艺术精神本质的理解与把握,心态平和、见识广博、思路开放有关。

    伯齐先生不仅在绘画方面有卓越成就,于书法也有很高造诣。他少而学书,自颜始,深得颈筋柳骨之形神。钟情风格多样、异彩纷呈的汉隶,如以方见长、凌厉古朴的《张迁碑》,长于圆笔,飘逸秀丽的《曹全碑》,结体端庄、方圆兼备的《乙瑛碑》、《史晨碑》,被称为篆书的用笔、隶书的结体、行书的意态的《石门颂》,笔力遒劲、气势恢宏的《褒科道》,铁画银钩、颈健飞动的《礼器碑》,均有涉猎和临习。

    《书谱》云:“篆尚婉而通,隶欲精而密,章务检而便,草贵流而畅。”这是对篆、隶、章草和草书准确而概括的评价。大篆《石鼓文》首尾等粗,圆融畅达,如虫食木,古朴自然,字形宽博恢宏,平衡安稳,影响了颜真卿、怀素、吴昌硕等人。东汉崔瑗《草书势》说“方不中矩,圆不副规”、“状似连珠,绝而不离”,对章草之美,艺术之妙,做了生动的描述与概括。它也是一种条理分明、法则严谨的草书。伯齐先生从这些高古简朴、博大精深的精品,汲取营养,丰富自身。以后又涉猎陆机、张旭、怀素、傅山诸家及毛泽东的狂草,积健为雄,逐步形成自己的风格。

    既尊重传统、耐得寂寞,又注意创新,独辟蹊径。伯齐先生所书苏轼词《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抓住了点画、结体、章法等书法的三大要素,点画坚实沉着,字的结构安排精巧,章法排布自然,行距分明,井然有序。字的大小浓淡,富于变化,参差错落,奇趣盎然。整篇烟云苍茫,气度恢宏,行云流水,一任自然。导之则泉注,顿之则山安;纤纤乎似初月之出天涯,落落乎犹众星之列河汉,同自然之妙有,非力运之能成。全词开头写赤壁战场雄奇景色,次写周瑜的战功和“雄姿英发”的英雄形象,反映了作者的人生态度和渴为国建功立业的抱负,同时也折射出伯齐先生对艺术的执著追求和奋斗不止的精神。伯齐先生所书的其他几件毛泽东诗词,如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人间正道是沧桑”,《长征》“三军过后尽开颜”,词《沁园春·雪》“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等横幅巨制,书法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结合,主观愿望与客观实践的和谐统一,赏之,给人以美的享受和人文精神的鼓舞。“物华天宝”、“脚踏实地”、“墨海游龙”、“气壮山河”、“万壑生风”等少字书,内容积极向上,显得大气磅礴,朴茂雍容。

    《书谱》说:“初学公布,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复追险绝。既能险绝,复归平正。初谓未及,中则过之,后乃通会,通会之际,人书俱老。”纵观伯齐先生的书法作品,不仅厚朴苍茫,有气吞山河之势,仔细分析其用笔,石鼓文的婉通圆润,匀整舒展,高古方整;章草的简捷流畅,各个独立,提顿转折;简书的古朴淳厚,稚拙纯真,都能融会贯通,了然于胸。

    伯齐先生有良好的书法功底,熔汉魏碑刻、简书等多种书体于一炉,形成其简而朴,流畅而沉稳的书风。特别是横势为特征的布局,使整体取势端庄大方,古朴之美洋溢于字里行间,蕴含着书卷气、金石味与高古典雅的丰富内涵。

    伯齐先生是以画名世的,书法是其余事。但他非常重视书法,他认为除题款用到书法外,以书入画可以提高画的质量增加绘画的韵味,这也是其书画艺术语言的精髓所在。书与画确实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宋代赵希鹄说:“善书必能画,善画必能书,实一事尔。”元赵松雪论画竹云:“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须八法通,若也有人能会此,须知书画本来同。”(《郁逢庆书画题跋记》)明陈继儒云:“金石钟鼎篆隶往往如画,而画家写山水、写兰竹多兼书法。”清郑板桥更有:“画之关纽透之于书,书之关纽透之于画。”善书多善画,其主要是因为书与画均系线条的韵律节奏,关键在于用笔。作画时,人物用“描”,山水用“皴”,花鸟用“勾勒”,而描、皴和勾勒,都是笔的运动所成的线条。所谓“曹衣出水,吴带当风”,即曹不兴作铁线描,挥扫躁硬,富有阳刚之美;吴道子善用兰叶描,裁构飘逸,富有阴柔之美。寓刚健于婀娜,行婉媚于遒劲,相辅相成,谐和统一,尤为上乘。在伯齐先生的书法作品中曲与藏的传统精髓,随处可见。书法艺术的造型,具有曲与藏的明显特点:包世臣《艺舟双楫》云:“书贴之异于后人者,在善于用曲。”康有为《广艺舟双楫》云:“唐以前之书曲,唐以后之书直。”包、康这里主要指用笔曲直,并把曲作为书法精到的秘密。古代书论中谈到的“锥画沙”、“屋漏痕”、“无往不收,无垂不缩”等等,都可以用一“曲”字概括。书艺越高,作笔越曲。笔软则奇怪生,但“曲”的美,不仅限于用笔,且表现于笔势。齐白石曾说:“真书以平正为善,此世俗之论。唐人之失也。真书之神妙,无出钟元常,其次则王逸少,今观二家之书,皆潇洒纵横,何拘平正。”书法贵曲的秘密,王羲之早有发现,他说,每书“十曲五直”,“若直笔急牵裹,此暂视是书,乏味无力”。可见在书法中意法双内,方为妙笔。藏,即含蓄。诗贵含蓄,书贵藏锋,书法之妙,妙在不直,妙在多变,含蓄藏锋。一览无余,则索然无味。王羲之云:“第一须存筋藏锋,灭迹隐端。”(《书论》)用笔高妙者,不仅善用藏锋。而且使人无法看出行笔技巧。所谓藏,既指用笔,又指书法中味之不尽的精神内涵。清宋曹云:笔意“贵涵泳不贵显露”,“使含蓄以善藏,勿峻削而露”(《书法约言》)。含蓄与否,是品评书艺的一个标准。赏伯齐先生所书的杜甫诗《八阵图》、《三国演义主题歌》、《满江红》等作品,可发现其曲与藏的特点。不仅每个点画的起行收,且结体纡徐,内涵丰富,笔墨有尽,而风神无限。深得书法艺术传统中曲与藏的形神之妙。

    画正是在这一意义上汲取书法的营养获得技法的审美效果。伯齐先生借三峡精魂,以点线节奏的审美效应,创造了新时代的山水画,山水画的美学传统和艺术价值,正在于写心言志。他把握了这一基本点。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胸中丘壑,笔底波澜。书画兼得,恢弘苍茫。他的画是心灵的壮丽乐章,非心有感受、笔有功夫,不能至此。

    伯齐先生是一位不满足现状的执着的艺术探索者,富有创造精神,不仅焦墨山水成就卓著,焦墨设色水及泼墨山水,均有独特的艺术语言,形成自己的风格。

    诗人艾青曾说:“一首诗是一个人格,应该使它完整和崇高;一幅画是一个人的人品、基本技法和素质修养的综合体现,更是一个人格,更应该使它完整和崇高。”

    伯齐先生已逾耳顺之年,仍在埋头耕耘,辛勤探索,为实现画整体攀登新的高峰的艺术理想贡献自己的力量。天道酬勤,像他这样的崎岖山路的攀登上,不畏劳苦的人,定会达到光辉的顶点
2010年8月18日于郑州大学书画研究院
(翟本宽郑州大学教授、郑州大学书画研究院院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408

主题

2万

帖子

5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58542
5#
发表于 2013-9-18 14:36:16 | 只看该作者

姚伯齐焦墨山水和泼彩山水绘画中的形式创新
陈池瑜

    进入20世纪后,面对画的浓厚传统和西方近现代艺术的传人,摆在画家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就是革新创造。在新文化运动中,批判传统文化的同时,康有为、陈独秀、徐悲鸿等思想家、政治家和艺术家,都不约而同地对元明清的文人画进行尖锐批评,他们希望通过引进西洋画中的写实主义来改造画,同时也希望借此复兴唐宋绘画的伟岸风骨。在其后的创作中,徐悲鸿、蒋兆和在借鉴西画中的素描造型改造画,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但画的创新,不能仅此一条路。其他画家们仍然在尝试新的创作方法,借以推动画的现代发展。

    姚伯齐先生在四十多年的画创作中,不断试验和摸索自己的创作道路,在传承画笔墨审美精神的同时,勇于创新,在焦墨山水和泼彩山水画方面独树一帜,开创出新的画形式。他现已年届七十,仍不断思考、不断拓展,他在国画创和中的可贵品质,就是不断摸索与创造新的形式。在当代绘画的发展中,这种创新精神是最可贵的。

    姚伯齐为了使绘画中的用笔更具表现力,他在绘画创作的同时,将书法临习与创作也作为其任务之一。他认真临写石鼓文和汉隶,如《礼器碑》、《张迁碑》、《曹全碑》、《史晨碑》、《乙瑛碑》等,吸取秦汉石刻中的刚劲雄浑之力。同时他又研习魏晋时期皇象、索靖等人的章草及王羲之的行书,从中吸取流畅舒展的书写之美。他从章草而变为自己的草书,吸收章草圆转流便的特点,而将骨力和气势融入草书之中,形成其书法形象圆润中见刚毅、流转中见节奏的书写特点。姚伯齐创作的作品,均体现了他的书法风格。

    姚伯齐在绘画创作中的一大特点和突出贡献,是焦墨山水的创作。他从书法中体悟到黑白对比及字体结构中的空间形式美,决定用焦墨这种黑白强烈对比的形式,在山水画中开拓新的天地。《老子》中说:“黑白为天下式。”老子将黑白同阴阳、天地结合起来思考,将黑白看成是天地宇宙的最基本和最普遍的形式。《庄子》中讲“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庄子要“原天地之美”、“判天地之美”,宋代山水画家郭熙说:“山水大物也”。姚伯齐正是用天地间的基本形式黑白对比,用焦墨的奇特手法,以山水之大景物来追源天地之大美,表现大山大水的神韵与气势。他创作的70米长的焦墨山水《三峡魂》和60米长的《魂系三峡》,为当代山水画创作的鸿篇巨制,展现长江三峡波浪壮阔、巍峨雄健的磅礴气势,给人天风浪浪、海山苍苍的宏伟之崇高美感,可谓当代山水画创作中的黄钟大吕,演奏了新时代的山水画主旋律。

    姚伯齐的焦墨山水画,充分吸收书法造型与运笔特点,发扬焦墨的浓墨和枯涩的材料特征,吸收书法的飞白效果和骨法用笔的力感,突出高山的伟岸风骨的表现,近取其质,远取其势,将山石崖壁的坚挺结构充分地表现出来,如《初入峡有感》,用枯笔和飞白层层累积,构筑出山体,峡江两岸的山壁似乎随着累积的遒劲的线条和由粗壮的线条组成的面的蠕动,而向上族拥,稳固的大山在姚伯齐的笔下竟然神了地运动起来!《神女峰》则由焦墨组成的块面和墨线组成的游龙般的峰峦构成“高远”之强烈的视觉效果。他的系列焦墨山水骨力雄健,结构紧密,充分吸收了他在书法创作中的运笔和书法中字体结构与章法结构症状的造型特点。他曾多次向现代焦墨山水画的创立者张仃先生求教,得到张仃先生的亲自指导,张仃先生对他的焦墨山水画给予肯定和赞扬,并鼓励他进一步发展焦墨山水画的创作,这使姚伯齐受益很大。

    姚伯齐在画创作中的另一显著成绩是泼彩山水景物画的创作。在焦墨山水中那是一片片黑白的天地,而泼彩山水则是一幅幅绚烂的画卷。色彩也是画的重要形式构成因素,从长沙出土的汉代T型帛画到顾恺之的《洛神赋图》,从唐代阎立本的《历代帝王图》到宋代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色彩都在造型中起到重要作用。画在强调骨法用笔的同时,也强调赋色的作用。早在南朝刘宋时期的山水画家宗炳所著的《画山水序》中,就提出:“以形写形,以色貌色”的观点,南齐谢赫的《画品》“六法”中亦有“应物象形,随类赋彩”之说。隋代展子虔,唐代李思训、李昭道父子,宋代王希孟,他们创造的青绿山水,色彩可谓金碧辉煌。姚伯齐吸收传统绘画中的色彩表现特征,对色彩进行多方面的探索。

    姚伯齐亦曾画过水彩和油画,他对英国水彩画家透纳和康斯泰勃尔的水彩画作品作过细心品读,同时,他还对西方现代艺术流派进行了解,认真研读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邹德浓等人译的美国艺术史家H·H·阿纳森所著《西方现代艺术史》,对法国画家马蒂斯、波纳尔以及德国表现主义和俄国康定斯基的色彩抽象主义,都进行揣摩,感悟色彩表现的现代形式。

    姚伯齐在焦墨山水的创作中,曾有部分作品用焦墨画出山川的主体结构,然后再敷以浅降、淡绿、淡青,丰富画面,使焦墨和色彩形成对比,达到和谐统一的效果。他在其后的泼彩山水画中,则以色彩为主要造型手段,然后辅以墨线勾勒物形,创造一种意象山水的新形式。唐代张璪在《画境》中提出“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成为画家解决主客体矛盾的美学纲领。姚伯齐的泼彩山水,一方面师法自然,从对自然的观察和写生中,把握山水景物的大体结构,然后加以主观创造。所谓中得心源,就是将各种心目中的山川景物加以熔铸,然后生成新的审美意象,所以姚伯齐的泼彩山水,来自自然,但又不是自然山水的机械摹写,又来自心源,但也不是没有生活根基的空中楼阁,不是无物象的纯粹抽象画,姚伯齐创造的泼彩山水是具象与抽象之间、似与不似之间的一种色彩意山水绘画。

    据画史记载,唐代王洽就有泼墨画法,唐代王维提出“水墨最为上”的观点,王维被明末画家董其昌誉为绘画中的南宗之祖,五代董源《潇湘图》等作品水墨淋漓,一片江南,明代徐渭创花鸟泼墨大写意的画法,清代龚贤则用层层积累晕染之法来表现山岚雾霭之气和水墨大写意都作了有益的探讨。现代山水画大家张大千开始探讨泼彩绘画,他将在敦煌莫高窟壁画临摹中对石青、石绿的色彩研究运用到泼彩中,创造了崭新的泼彩画形式。姚伯齐对古代绘画和现代画家的泼墨、泼彩技术加以研究和借鉴,创造别具一格的泼彩山水,推进山水画的色彩形式的演进。

    在姚伯齐的泼彩画中,仍吸收他在焦墨中黑白对比的手法,注意色彩和留白的对比关系,适当的留白既是天空、白云,也是江水、湖泊,或是路径溪流,画中景物之色彩与适宜留白,使画面具有清凉纯静之感,使泼彩之中仍具秩序和节奏。

    姚伯齐在泼彩画的创作中,充满了情感挥发和理性控制的矛盾、自由泼洒和基本造型的斗争、大块色彩和笔墨线条的博弈、大胆泼彩和细心敷色的交锋,以及偶然和必然的抗争,在这一次次矛盾斗争中,他凭其高超的技巧,使对立的双方达到统一,使矛盾的两面,相辅相成,和谐生辉。他将水墨、半透明色彩和透明色彩,交织在一起,每幅泼彩画仿佛在演奏一首色彩交响曲。他的每一幅作品都要多次泼彩,其产生的偶然效果要达到意外效果所带来的狂喜,他在三十多年的泼彩画创作中,精选出的佳作也才一百幅左右,创作的艰辛与甘苦,渗透在他的一幅幅精彩的泼彩山水作品之中。
    姚伯齐的泼彩山水,不同于西方的抽象主义,也不同于我国传统绘画中的泼墨画,他创造出的泼彩画,是融具象与抽象、泼彩与敷色、水墨与颜色于一体,创造出色彩层次丰富,笔墨勾形与色彩泼染对比强烈而又和谐统一的新的山水画形式。姚伯齐成为20世纪以来继张大千之后不多的泼彩山水画之一,他的坚韧的意志和不断的创作试验,使其泼彩山水画的艺术境界具有其特定的学术价值,姚伯齐在当代焦墨山水和泼彩山水两个领域均做出了有益的探索,是这两个方面的创作中取得显著成果的代表画家之一。

                                                                                                                   2010年9月9日清华大学荷清苑
                                                                                                                  (陈池瑜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408

主题

2万

帖子

5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58542
6#
发表于 2013-9-18 14:39:42 | 只看该作者


纸上丘壑 笔底雷声
——读姚伯齐山水画
陈方既

    写三峡的人不少,多着眼于风光之壮丽、奇伟。为表现这种壮丽、奇伟,画家们努力寻找自己的语言,而且确也取得了各有个性的成就。但是像姚伯齐先生的以《魂系三峡》为代表的这些作品,以坚劲的震撼力使我抨抨心动,久久不能平静,却还是第一次。这些山水画的面目是全新的,然而其艺术语言又是很明显地从传统中化出的,整个画面以充满金石气的焦墨点画完成,无皴无擦,一笔一笔以至千万笔,构成浑然一体的绘画形象,坚实、劲健,雄强、浑穆,给人这样一种感觉;想从上面敲击一块,却敲不下来,硬要敲击,可能虎口就要震破流血……


   张仃先生很赞赏姚伯齐这些画,说他“独辟新界”,确属实评。新建立以来,山水画和其他画种一样,有很大发展,除了传统皴法的发扬外,还有人将传统没骨法与西方块面表现法结合,创造了许多新技法,使古老的山水画出现了许多新面目。但也应该承认;近年来,既讲求骨法用笔又能在艺术境界上有新突破的却委实不多。这说明这种突破确有很大难度。伯齐近期的一批山水画,恰显示出他在艺术表现上的充分继承和极有审美效果的突破。

    回头来看,伯齐作为山水画家,在积累生活感受和磨砺表现技法上,一贯是如苦行僧般地下着功夫的。他寻访过许多名山大川,三峡则是他的生活基地,既因便利,也因情笃,20余年来他去三峡不下20次。早期的作品虽也出现过拘于自然景象的真实,但仍能让人感受到他一心要写胸臆、写感受并力求有自己艺术特色的艰苦追求,而在艺术见识,审美修养上,又特别注意不断充实提高。或许正是基于这种竖毅与执著,在表现方式上他偏爱焦墨和点画。点画原本是国画造型的基本手法。传统的经验是,若全用它进行艺术表现,画面难免单调。然而事实证明,当伯齐的一点一画以刻刀般的用笔“刻”在画面上并与胸中丘壑结合时,它却变成了格力雄强、气象万千、具有强大冲击力的艺术形象,使人深深感到非有这种笔墨不能臻此效果。和10年前比、我认为他的画更进到一重境界了:借自然山川,写平生襟怀。画面上千万笔凝成的不只是郁郁葱葱、苍苍莽莽的景象,更是激激昴昴的深情、浓浓烈烈的感受。他是在托物言志、借景抒情,虽我写山川,实借山川写我。如此,画面上流荡的是一颗物我两忘、自由驰骋的艺术心灵了。


    走近他的画,感受的是山川的气象、气势、气概、气魄,巍巍峨峨,浩浩淼淼,大气弥漫,壮气逼人。看到他那势如斩钉截铁的点画,我仿佛听到了疾风暴雨似的点击声,听到千军万马冲锋陷阵的战鼓声,几乎透不过气来。只缘这是激情之笔,心血之笔,是拼着生命的豪情写出的,虽千万笔,无一处散乱,无一笔松懈,是独辟蹊径的创造,是对传统精神的深切理解和以古开新的继承。

    我一直以为书法的点线运动,是民族宇宙意识的体现。古代画就是在这一意义上从书法汲取营养获得技法的审美效果的。伯齐借三峡的精魂,以点线的审美效应,创造了时代的新山水画。山水画的美学传统和艺术价值,正在于写心言志,他把握了这一基本点,他的画是心灵的壮丽乐章,非心有感受,笔有功夫不能至此。

    他还有以纯粹的焦墨点画组成的抽象画“山魂”系列,似山石却不只是山石,无山石之自然真实,却具山石的品格,得山石的精灵,分明是借山石之坚质表现主体的一种精神,亦震撼心灵。我说它们是抽象画又不是抽象画。他也能以丰艳的泼彩,利用各种肌理效果表现多姿多彩的自然风光,其清叙雅丽也为大众喜爱。但我更偏爱他那境界深沉、意味隽永、以笔代刀、掷地有声、墨色单纯却见华滋的那一部分,希望他今后更多朝这个方向发展。


    伯齐的山水画能取得这样的成就,至少有以下几条原因:一、极为坎坷的人生经历,为他原本平实诚朴的性格添加了勇毅和深沉,从而使他的画于奇拔中显出平实的感觉。 二、在汲取深厚丰富的艺术营养时,他特别注意对传统艺术精神本质的理解和把握,这又与他心态平和,经见广博,思路开放有关。 三、长期以来,他似拼命三郎般刻苦努力,百折不回,虽疾病缠身也仍坚持,终于大幅度跨越,达到现在的境界:自然之景象化为胸中丘壑。以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写主体的精神气质、写得那么自然,那么充溢,那么深厚,那么热情洋溢……,站在姚伯齐画作前,我仿佛置身于千山竞秀、万壑争流的勃勃生机中,又仿佛听到了作者笔下充满生命激情的点击……

                                                                                                                 2003年2月6日 于武昌
                                                                                                                 陈方既:著名美学理论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omsenz Inc.    

GMT+8, 2024-5-5 23:12 , Processed in 0.533657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