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Discuz! Board1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56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诗性叙事中的想象空间 ——观刘世宗先生的系列作品

[复制链接]

523

主题

580

帖子

1889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889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11-21 09:37:4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诗性叙事中的想象空间
                                                                           ——观刘世宗先生的系列作品

诗是什么,这是一个让无数智者们困惑的命题。倒是英国诗人燕卜荪说得很透彻,他强调诗的本质是“朦胧”,于朦胧中才能产生诗歌特有的美感。如果是平铺直叙的语言,何以能够称之为诗,诗歌需要反常化,需要在语言中产生张力和复义。观刘世宗先生的《飘》系列、《惑》系列、《祈》、《逐》等作品,我所看到的正是一种诗性的愉悦。通过画面效果的柔光处理,形象与背景的渐隐过渡以及人物微妙的内心情感,一同构造出了一种诗性叙事,在淡淡的哀愁中让人产生一种文学性的联想。
首先从绘画语言层面来讲,形象被有意地虚化,用一种柔光统治着整个画面;同时,形象的边缘线被有意地弱化,让人物渐渐地隐向背景之中。这样的视觉感受因飘起的长发和轻柔的女裙而得以强化。在油画史上,莱昂纳多·达·芬奇可能是第一个弱化边缘线并让形象渐隐于背景的画家,他通过这种方式打破了之前“线描式”绘画风格的呆板与生硬。到了当代,德国画家李希特则强化了形象的模糊度并发展为一种特殊的个人风格。应该说,刘世宗在两位大师之间找到了自己的立足点,即在保持形象写实性的基础上营造出一种朦胧效果。观者既可以对画面中的人物形象产生一种审美观照,也可感受到绘画语言本身所带来的视觉愉悦,这种方式倒是有趣地印证了英国形式主义理论家罗杰·弗莱的观点:写实物象似于一座桥梁,有利于观者产生一种美感的联想。
其次从画面所展现的人物情感世界来看,我们感受到一种隐约的愁态却无法清楚地将其把握。如《飘No.13》这件作品中,漂亮的“洛丽塔”眉头轻轻皱起,嘴唇略微张开,双手交叉平静地放于胸口,似乎在惊叹于眼前的一切,又似乎若有所思。又如《惑·3》这件作品中,女子身体后倾,双眼凝视前方,但我们并不清楚她因何而疑惑或沉思,我们也无法准确地体会其内心世界。这些不确定性给观者以足够的想象空间,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感受和理解来填充一个完整的叙事。相对于那些将表情与情感做简单对应的作品,刘世宗先生的构思无疑更加出色,这使得艺术欣赏者不再是简单地、被动地接受作品,反倒能够在欣赏过程中享受一种意义创造的快感。
艺术家在画面的背景使用了一种近乎空灵化的虚构空间,但这个空间由因为色彩的深浅变化而并不呈现为绝对的平面化。这就类似于倪瓒的山水画,虽大量布置空白,却并不让人感觉空洞,反倒在黑白对比之中给人留下了无穷无尽的想象空间。由于技法上的纯熟,刘世宗先生可以轻松地驾驭这一充满着诗性叙事的作品构思。我很喜欢这一系列充满着唯美主义情怀的作品,它让人想起了拉斐尔前派艺术中那种纯粹的视觉美与文学意蕴。它提供给人们一个港湾,在这里,人们可以从乏味的日常生活中摆脱出来。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omsenz Inc.    

GMT+8, 2024-5-9 02:38 , Processed in 0.687590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