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Discuz! Board1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admin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澄泥砚,黄河之土在水与火中的幻化

[复制链接]

3408

主题

2万

帖子

5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58542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7-3-29 16:51:18 | 只看该作者



  由于材质的特殊性,澄泥砚的制作工序十分精细繁杂。古时候,工匠们要先到黄河沿岸进行采泥,将采来的泥料淘洗后放入绢袋之中,对泥料进行进一步的筛选。口袋在空中不断地晃动,最细致的泥料便留在了袋中,再将绢袋抛入河水,继续受河水冲洗。如此,两三年之后,绢袋中的泥沙越来越细。对泥料不断筛选的过程,被人们称为“澄泥”。明人陈继儒在《珍珠船》中记载“绛县人善制澄泥砚,缝绢袋置水中,逾年而取之,陶为砚,水不涸”。然而,如今汾河水的流量已不及古代,污染也较为严重,这种方法早已不可再用。现在的工匠们一般是在汾河河床上寻觅千年未动的沉积处,但即便找到,也只是浅浅的一个土层,所以极其珍贵。接下来,工匠们要对过滤后的泥料进行干燥,一般使用密织的布袋、绢袋,将泥浆装入织物袋中,悬挂晾干。自然脱水所用的时间较长,最终通过泥料软硬程度来判断是否完成。脱水处理后开始“和泥”。“和泥”与“和面”是一个道理,要把所有的泥团都摆弄得像面团一样,不能硬也不能软。如果泥和水不能有机融合,或是里外干湿不均,烧制时便会使砚坯产生不同程度的收缩,从而导致变形,所以这个步骤极为关键。待到把泥料摆弄得软硬适中之后,下一步就如同制茶一样,用硬物对泥团进行敲击,使其变得紧密细致,再裹好放在阴暗角落进行陈腐。所谓陈腐,就是让泥料自然消除气泡,使含水量更为均匀,这个工序通常需要6 个月以上的时间。陈腐完毕后就开始进行雕刻,砚台是集书法、绘画、雕刻于一体的艺术品,图案与设计取决于制砚师的文化底蕴和艺术素养,每一方砚台都是制砚师真实情感的表达。澄泥砚有两种制法,一种是手工捏制,一种是用模子翻制。制模一般先用优质的陶土制作一件砚台实体,然后再用陶土翻制模具,经过修整后再焙烧成陶制模具,这种方式便于大量生产。手工捏制一般都是在泥半干时进行,泥的状态要“软”得可用竹刀雕刻,同时还要“硬”得不塌形。雕刻完成后,将砚坯彻底晾干,然后进行焙烧。想让澄泥砚成为贵如黄金的成品,还必须经过烈火的考验,陶的烧成温度是在700°C 左右,瓷的烧成温度在1300°C 左右,而绛州澄泥砚的烧成温度是介于两者之间。所以,烧造温度的掌控十分重要,烧制温度过高就会瓷化,墨在砚上打滑,发墨功力差;相反,烧制火候不够就会烧成陶质,硬度差,磨墨时泥磨俱下。由此可见,煅烧工艺是制作澄泥砚最为复杂的一个环节,澄泥砚的颜色、硬度等都与此密切相关。出窑的过程也需要十分小心,刚烧成的砚台需要缓慢降温,自然降温会使之破裂。成品出窑后还要进行精修,由于砚台入窑、出窑和焙烧时难免会出现磨损或变形,因此,精修也就成为了必不可少的一道工序。精修后再用不同粗细的砂纸进行打磨,一般需要3 - 5 遍,以致使整个砚坯完全光滑,无粗糙感为止。最后再进行抛光和上蜡。如此繁复的工序,最终使砚台坚如铁石。每一个制作过程都需要细心的操作和耐心的等待,所以,一方砚台的烧制时间通常也要1 年之久。

  澄泥砚的颜色也并不是单一的。在900 多摄氏度的温度下烧制时,澄泥砚会产生窑变。所谓窑变,就是指在窑中受到不同温度、不同气氛的影响而自然形成的各种不同的颜色。一般从点火到熄火约需一周的时间,稍有不慎就有可能整窑报废。因此,在烧制过程中,燃料要不断变化,温度也要不断调整,如此才能形成不同的色彩。例如朱砂红、鳝鱼黄、蟹壳青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408

主题

2万

帖子

5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58542
5#
 楼主| 发表于 2017-3-29 16:51:40 | 只看该作者




 

再生,幻化土与火碰撞的色彩

  澄泥砚兴盛于唐宋,中唐以后,历代皆为贡品。据史料记载,清代乾隆皇帝对澄泥砚尤为喜爱,他在四库全书《西清砚谱》中载入的240 余方砚台中,澄泥砚多达51 方,而且每方砚台上都亲笔题写了砚铭、诗词等。乾隆皇帝还对澄泥砚的加工制作热衷一时,他曾命山西巡抚组织人力收集原材料,在宫中进行烧制。但由于方法不得当,所以,大多数成品质量并不理想。后来,由于国民动荡、战乱频繁,传统文化也逐渐被破坏与侵蚀,澄泥砚的制作工艺在之后的300余年里几近失传。据1928 年《新绛县志》载,“绛州出澄泥砚,《山西通志》及绛州旧志均记之,可知澄泥砚确为绛州所出,唯今日无制之者,盖其法早已失传矣!”直至20 世纪80 年代,一些民间艺术家在继承祖业的基础上,重新挖掘澄泥砚的制作工艺。1973年,著名书法家徐文达先生以他收藏的一方绛州澄泥砚作为标本,与其他制砚者一起进行研究,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终于使澄泥砚重获新生。但由于各种原因,徐先生对于澄泥砚的研究与烧制基本停留在恢复和创新方面,并不能形成规模化的生产,所以影响力

  较小。但在徐先生的影响下,山西新绛县博物馆馆长蔺永茂也开始了对绛州澄泥砚的研究,并与其子成立了“绛州澄泥砚研制所”。无数次的失败,无数次的尝试,绛州澄泥砚研制所不仅烧出了历史上的鳝鱼黄、蟹壳青等稀有颜色,而且还焙烧出各种新品,终于使澄泥砚这一民族瑰宝大放异彩,重新在砚海中展露新姿,再次成为古城绛州的一大地方特产。我国著名古砚鉴赏家蔡鸿茹这样评价过新生的绛州澄泥砚:“蔺氏父子研制的澄泥砚质地细润,刻工古朴刚劲,构图变化多样,在广泛吸取各类艺术营养的基础上,运用其自身的艺术功底,奏刀于泥砚之上,并巧妙地利用从焙烧泥质变化所变成纹理,与雕刻交相辉映,增加了砚的艺术性、观赏性,既有传统的古色古香,又有浪漫主义的时代色彩,为绛州澄泥砚注入了新的生命力。”

  一份坚守一份传承,因为精美的品质,更因为承载着太多的历史文化,澄泥砚这一民族瑰宝和中华国宝将在坚守中得以发展,在呵护中得以传承。

  (编辑/ 雷焕昂 图文整理/易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omsenz Inc.    

GMT+8, 2024-5-2 11:37 , Processed in 0.775586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