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Discuz! Board1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747|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北京九歌2016秋文物艺术品拍卖会开槌在即

[复制链接]

3408

主题

2万

帖子

5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5854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1-16 15:54:34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北京九歌2016秋文物艺术品拍卖会将于12月26日—28日在天伦王朝大酒店拉开序幕。本场拍卖会涵盖了四大专场,共囊括当代书画、近现代书画、古代书画数千件艺术精品。其中林泉高致——重要书画作品专场、凌云阁藏当代书画专场、凝翠轩藏书画等专题均得自于世家多年珍藏。当代书画部分大部分来源于作者本人,近现代、古代书画部分更是集聚了若干流传有序旷世珍品。北京九歌16秋拍经过半年时间的精心准备,可谓精品云集,诚意之作,期待广大藏友莅临赏鉴。

  林泉高致—重要书画作品专场

  董寿平 ——有目共知标格好

  启功

  董寿平先生是当代画坛的耆宿之一,他比我长八岁,忘年下交,对我的艺业促进很多。董先生艺术天才极高,他的画,下笔便那么姿态灵俏。没见他长卷巨轴去硬摹古人成品,也看不出他有意追求某家某派的风格。但在他的画上,处处都不乖于古法,又不拘于古法。他不哗众取宠地标榜“与众不同”,而在当今同时代的画家作品中,却又找不出雷同的痕迹。

  董先生多年来最喜作苍松和梅竹,梅花也有老干新枝、繁花疏影的各种规格,我既喜欢他的密点红花,也喜爱他的横枝淡蕊。因为它的繁密红瓣,一望而知不是疏影墨梅尤其是我所欣赏的。我曾题过一首诗说:“墨痕浓淡影横斜,绰约仙人在水涯。有目共知标格好,这般才是画梅花。”尊敬的观者,如果对比来看,定知我的拙句不是“欺人之谈”。

  董先生画墨竹,风枝雨叶,潇洒自然,在画竹的历史中,一时找不出他是学哪家哪派,从文与可、赵子昂往下数,到夏仲昭、郑板桥,都对不上口径。但他绝不是凭空臆造。我常在他的墨竹作品前,远看。近看,总觉得枝枝叶叶是书法的点画,而整体又是一片活生生的竹林,再看他提笔画竹时,从粗干大叶到细小的疏枝,总是那一管秃笔,这使我更比只看画面效果时倍加佩服。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408

主题

2万

帖子

5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58542
7#
 楼主| 发表于 2017-1-16 16:05:42 | 只看该作者



  Lot 1016

  萧平(b.1942) 碧叶映娇花,清香溢野池

  纸本设色 镜心

  款识:戈父萧平并识于南京东郊聚宝山房灯下。

  钤印:萧平书画,生于山城长于石城

  备注: 此作品为萧平先生70岁美术大展一号展

  品。2012年江苏美术馆举办。

  XIAO PING FLOWERS AND BIRDS

  144×501cm 约64.9平尺

  RMB:3,500,000-4,600,000

  品评画家萧平的绘画样式

  文/邵大箴

  萧平在书法、画创作及书画鉴赏和美术史论方面均有杰出的成就,诸多论家已著文给予很高的评价。作为一位萧平绘画作品的读者,本文仅就他的画的体貌、样式,发表些浅显的看法,以此作为与萧平的一次学术交流,并就教于读者。

  传统画家历来讲究创作自己的个性面貌,凡是有成就的画家,都拥有与人不同的绘画体貌、样式。萧平在自己的作品集《莲韵》的“代序”中,论述古人泼墨画荷时这样写道:“陈白阳是一个样式,八大山人是一个样式,石涛是一个样式,吴昌硕又是另一个样式……我也想着自己的样式啊!”画家作品的样式、面貌,与其个人的经历、品性与学养有密切的关系。萧平出身于有浓厚国学氛围的书画世家,自幼耳濡目染,受到传统文化的浸润和熏陶,对书画产生浓厚兴趣。青年时期考入江苏省国画院专修班,得到傅抱石、钱松喦、林散之、亚明、宋文治、魏紫熙等现代金陵诸家的指导,并有机会参与当时国内艺术界的多种学术交流活动,视野得以开阔。1963年,毕业于江苏省国画院后在南京博物院工作,有机会接触大量古代书画作品,开始钻研古代书画鉴定,从“金陵八家”到吴门画派、浙派,再到元代诸家与宋代名作,得到徐沄秋先生的悉心指导,后又拜师徐邦达先生,随其鉴阅故宫及南方诸省市博物馆珍藏的作品。长期以来,萧平负责江苏省书画鉴定工作,过眼书画逾万件,为国家及时抢救和保护珍贵文物做出了重要贡献,他也从中得到了丰富的艺术滋养。我想,萧平在阅读古代书画作品时,重点当然是关注其真伪和优劣,同时也一定自觉不自觉地在心中摹拟他眼前杰出作品的章法与笔墨,领会其技巧与意境。从八十年代起,萧平回到江苏省国画院,成为职业画家。不过,他一直坚持着书法、绘画、鉴定和史论写作四项并举的方针,一面从事书法与绘画实践,一面仍然继续书画的鉴定与研究。无疑,正是基于这些方面积累的丰富经验与修养,构成他独特的、与众不同的绘画面貌与格局。

  在艺术家群体中,有两种类型的人,一种是先从基本功着手,全面学习诸家,再求画风的变革和建立个人的风格;另一种是很早便求自己的画法与他人异样,然后再逐渐吸收前人的经验,修正和完善自己的面貌。不过,后一类型的人如果不是有特殊的天赋,很难取得成功。萧平选择的是前一条路径。他说:“我相信,建筑一个广阔、深厚的基础,才有塑造成功大厦的可能。”他在艺术鉴定和研究上所花费的精力,他不懈地体察和感悟人生与自然,正是为构建他个性风格打下坚实的基础。萧平的绘画创作不定格于一个品种,他兼顾山水、花鸟和人物三个方面,坚持从生活出发和有感而发的原则。早期作品重师承,广泛吸收前人经验,可谓“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为我所用,在尝试各种技法中抒发自己的内心感受,寻找个性的表达方式,逐渐形成他自成一体的儒雅、平实、柔和的绘画作风。惟其不露锋芒,乍一眼看似平常,但只要稍细心阅读,便会发现他不凡的艺术功力和独特的艺术匠心,其中包括以书法为功底的笔墨修养,以及浓厚的文化底蕴,作品经得起品评、琢磨和推敲。显然,这既是他学养的自然流露,又是他个人性格的真实反映。我在和萧平不多的接触中,感到他是一位艺通古今、思维敏锐的学者型艺术家,但他从不自命清高或自视孤傲,举止谈吐总是温文尔雅,其画如其人。

  萧平说:“画的意象体系具有不息的生命力。在掌握其理法之后,便可在造物和意念之间的广阔天地里自由驰骋。”他深知,鲜明个性的绘画面貌毋需刻意追求,而是随着生活体验、艺术实践的积累和修养的提高,便会水到渠成地显示出来,自己要做的只是因势利导地加以强化而已。从八十年代初期开始,他更名自己的画室“朝华馆”为“爱莲居”,以“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激励自己“淡于名利,不倚不傍,唯真、善、美是求。”与此同时,萧平也颇钟情于莲荷的创作,之后并以此为主题举办展览、出版《莲荷》画集。还是在这本画集“代序”中,他说他出版的这第二本画集,“都是花甲后的作品。较之为第一本……大约总有一些变化的。”出于谦虚,萧平没有道出他的水墨荷莲与前期作品相比较,发生了哪些变化。依我看来,他仍然保持着他一儒雅、柔和的气质,但绘画新作的品象发生了变化,变化发生在他长期以来一直追求的意象的创造之中。简单地说,他一方面更大胆地从传统大师的影响下走出来,忠于自己的所感、所思,抒发自己的情思和展现胸襟;另一方面,他在造物和意念之间更多地重视意念的作用,作品更具写意性。他从小爱花卉,荷花是他最爱,他在观察和写生中领略和赞赏荷的美。但他的这些作品距离写生较远,而在观察、体验的基础上,充分展现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技巧、技法也更为放松、自由。他迷恋于大写意手法,或用流畅的笔线,或用泼墨泼彩法,尽情地挥写,格调或清新,或雅丽。我欣赏他的泼彩画作,如《玉露洗残红》、《朝露荷池》等,彩与墨和谐地交融,形成浑厚、丰满、充满情致和神韵的画面,整体氛围令人陶醉,细部处理耐人回味,作者在经意与不经意之间表露了他的豪爽、率真、柔中有刚、刚柔相济的性格,写出了他心中的荷莲,更抒发了他的审美理想。我认为,这些莲荷作品是萧平绘画创作的转折点,是代表他艺术成就的绘画样式,也表明他正在以更稳健的步伐朝着意象创造的方向迈进。

  萧平的绘画创作还正在进行之中,未来的前景是可以预料的。凭着他的勤奋、学识和悟性,萧平绘画样式的个性面貌会更强烈、更鲜明地呈现出来!




  Lot 1017

  孟祥顺 (b.1956) 五虎图

  1996年作 纸本设色 镜心

  款识:岁在丙子年夏日,写山君怜子图。师虎堂主人祥顺。杨彦補景

  钤印:祥顺之印,祥顺,孟祥顺印,杨彦

  著录:出版于《当代名家画集·孟祥顺》,P106-107,2013年,安徽美术出版社

  备注:杨彦补景

  MENG XIANGSHUN FLOWERS AND BIRDS

  95×174cm 约14.9平尺

  RMB:3,000,000-4,000,000

  虎为百兽之王,自古以来备受人尊崇。孟祥顺擅画虎,他把虎静化、柔化,在静态的造型上和形体的转折中内涵着力。在威猛与柔静之间,在整体气势与精谨表现之间体现着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孟祥顺把工笔画之工推向了极致,但感觉上却很超逸轻松,令人叹为观止。 且“虎”、“福”谐音,故古人以虎为福—《五虎图》有“五福临门”之寓意。

  这幅《五虎图》描绘了在山林坡石中,一只成年虎带着四只幼虎拥卧在一起,神态各异,栩栩如生。孟祥顺尽精刻微的笔法如同丝绣发编,是以破锋笔细丝而成,那柔韧蓬松的毛绒和美丽的斑纹,系留白所致,未施一点儿白粉,妙自天成。孟祥顺笔下的虎有骨、有肉、有神,皮毛彪炳斑斓,连毛色的光泽感也表现出来了。工笔画画得精细易,画出学识难。孟祥顺工笔画画得轻松,轻松中显露出画家深厚的学养,看上去细而不腻,工而不匠。孟祥顺画出了工笔画难有的气势,故整幅画作在磅礴里显示出一种特有厚味、高趣、雅情,温情。更为难得可贵的是,此幅作品中山林石坡中有杨彦的神笔添色—群虎前面的几块坡石,用笔生动奔放,其用笔之动呼应画虎用笔之静,把虎置于他创造的特定情调氛围中,使虎与境化,两者相得益彰,寥寥数笔足以管窥杨彦艺术之风采。这无疑是锦上添花,淋漓出两位大师之神韵,使得画面中充满着生机生气,在静谧中传达着振奋的精神,增添了不尽的艺术感染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408

主题

2万

帖子

5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58542
6#
 楼主| 发表于 2017-1-16 15:55:50 | 只看该作者




  Lot 1007

  范曾 (b.1938)书法 抱冲逸兴

  1998年作 纸本水墨 镜芯

  款识:戊寅年庭花初绽,新篁扶疏,检昔日诗稿,向之所欣,信非陈迹,谨呈

  同好,以博一粲,十翼抱冲斋主范曾于京。

  钤印:十翼,范曾之印

  著录:《范曾的艺术》,P5,1998年,天地图书出版社

  备注:此作为香港世纪大展展览作品,1998年6月5日,香港会展中心。

  FAN ZENG CALLIGRAPHY

  138×355cm 约44.1平尺

  RMB:6,000,000-8,000,000

  书画同源,有“坐四望五”境界的国画大师范曾,其书法水平不可低估。范曾曾说:作为我个人书法来讲,我想用杜甫形容李太白的诗“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来形容我的字比较合适。范老书法受他的文化的影响,受他主观上对清新俊逸的那种追求。范曾书法在自律中寻求变法,他自己概括自己的追求成果:“戊寅年始悟书法用笔最忌妄生圭角,空作抖擞。读唐人碑,又感法度深严,抑性舍灵,乃幻变古规,自造家法,自信不轻让褚虞。世之书界笨伯,读此必大怒云。”

  此幅书法巨作即为范老变法之年,内容为范曾昔日之诗稿。用笔,细可比游丝,粗可如枝干,线条结实有张力,笔锋自然转换,线条波折较以前作品减少很多。在结体上,范曾书画体现出其作为画家的独特一面,善于组织间架,计白当黑,黑而粗的短划收敛、聚集,细而长的线条延伸、缠绕,收放自如。章法布局,疏密得当,如涓涓溪流,奔放中见流畅。此幅佳作技能体现范曾早起书法的源起,又可见范曾先生变法之新意,在范曾书法创作历程中有着特殊的意义。近年来范老的书画一直保持强劲势头,此等精品定位藏家热烈追捧。




  Lot 1006

  范曾(b.1938) 日出东南隅

  2004年作 纸本水墨 镜心

  款识:岁甲申抱冲斋主十翼江东范曾。

  诗堂:信宿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杜工部秋兴八首句,甲申年作画,戊子年范曾。

  钤印:抱冲斋主,范曾长寿,家在吴头楚尾,心手双畅,我见青山多妩媚,十翼,范曾之印

  FAN ZENG CALLIGRAPHY IN RUNNING SCRIPT

  89×129cm 约10.3平尺

  RMB:2,200,000-2,800,000

  此幅《日出东南隅》为范曾2004年乘兴之作,在洒金宣上先生信手挥写,且时隔四年后又题诗塘写杜工部秋兴八首诗句,有此可见先生对于此作之喜爱、之重视。从钤印的《心手双畅》的印章可以看出,范先生创作此作时愉悦的心情。通观此作,笔力遒劲,线条凝练,气韵流转,一挥而就。少年跨于牛背之上,神采奕奕。老者闲庭信步,优游自在。前方留白给人以无限遐想的空间,趣味盎然。作者用笔极为洒脱,浓墨勾衣纹,轻巧明快。淡墨晕染牛身远山,干笔皴擦山石,厚重沉稳。老者与孩童前后呼应,尽得天地之灵气,留白自然考究,正所谓意趣所在。范曾善画牧牛,常通过笔墨发思古之幽情,作品以诗为魂,以书为骨,诗境与画境互相感通,行笔洒脱飘逸,线条节奏感强,呈现出清新典雅而又活泼韵致的风格特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omsenz Inc.    

GMT+8, 2024-5-15 23:09 , Processed in 0.656488 second(s), 3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