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Discuz! Board1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481|回复: 2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苏小华

[复制链接]

3408

主题

2万

帖子

5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5854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3-15 16:17:06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1956年7月出生于广州市,1983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画系,获文学学士学位。
  现为广州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国家一级美术师、广州画院专业画家、美术家协会会员、广州市文史研究馆馆员、广州市政协书画院副院长、广州市第十二届政协常委。曾任广州美术馆馆长、广州书画研究院副院长、广州画院副院长。
  作品入选第十一届全国美展、第三届全国画展、第十六届亚运会全国画展、回望——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综合美术作品展等全国美展并获奖。

         出版有《苏家五人画集》(合作)、《花•叶•苏小华》(画集)、《一家三代八位女画家画集》(合作)、文集《拾叶观音山》、图文集《山居十七载》、《居家的日子》、《五年日志》、手卷集《花开时节》、《小华小品》(画集)、《苏家五人画选》(2012年台历)等。
  作品被广东省博物馆、广东美术馆、江苏省美术馆、深圳美术馆、广州博物馆、岭南画派纪念馆、广州艺术博物院等专业机构及海内外私人收藏。




年表

1956年       
7月27日,出生于广州市;
1971-1973年       
在广州市青年文化宫美术组学画画;
1972年       
1月,15岁半,第一次发表作品,水粉画《师徒》刊登于《广州青少年报》;
陆续在《广州青少年报》发表插图作品一批;
1973年       
广州市第五十二中学高中毕业;
到广州农业科学研究所劳动锻炼;
1974年       
考入广州杂技团任舞台队美术学员;
学习和主持过舞台设计、服装设计、道具设计;
水粉画《杂技新秀》入选广州市美展;
1978年       
国画《杂技新秀》获广州市美展三等奖;
加入广东省美术家协会;
1979年       
考入广州美术学院画系;
出版门画《莺歌燕舞》;
国画《美的旋律》入选建国三十周年广东省美展;1980年       
年画《喜洋洋》获第一届广东省年画评奖三等奖;





1981年       
创作出版连环画《峡山猿踪》(岭南美术出版社出版);
1983年       
广州美术美院毕业,获文学学士学位;
毕业创作《八月的风》为广州美术学院收藏;
7月,分配到广州美术馆工作;
1984年       
创作国画《度假村》入选建国三十五周年广东省美展;
开始陆续撰写画评、散文、随想等发表在各种报刊杂志;
1985年       
国画《度假村》发表于《特区文学》封底;




1986年       
国画《秋风乍起》、《夏日炎炎》入选国际青年年广东省美展;
国画《绣花女》入选河南美术出版社出版的系列丛书《高等美术院校学生研究生作品集》;
由岭南美术出版社出版连环画《七王子》;
8月1日至10月31日,在文化部文物局泰安培训中心学习“博物馆管理学”;1987年       
由新世纪出版社出版彩色连环画《民族大家庭》;
连环画《天涯芳草》发表于《周末》画报24期;
连环画《老兵》发表于《法制画报》12期;
连环画《琵琶女》发表于《文艺与你》杂志2期;
获文博系列“馆员”职称;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408

主题

2万

帖子

5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58542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6-3-15 16:18:37 | 只看该作者







1988年       
插图《摆脱死神的一家》、《树林枪声》等两幅获广东省第一届粤版图书装帧设计评奖“插图奖”;
国画《昨夜风雨声》获深圳、香港博雅艺术公司国画大赛最高奖——大奖;
1989年       
国画《日融融》、《路遥遥》,插图《除去巫山不是云》、《摆脱死神的一家》四件作品入选建国40年周年广东省优秀作品展;
参与撰写60卷《美术全集》“清代绘画卷”条目;
国画《昨夜风雨声》刊登于1989年3期《迎春花》画季刊;
1990年       
当选为广东省第四届美代会代表;
当选为广州市青年联合会第八届委员;
国画《桂花》入选1990当代画珠海邀请展;
国画《路遥遥》发表于《作品》杂志第9期封三;
应江门市委宣传部邀请,作品20幅参加“苏家五人作品展”;
《李锐文苏小华画集》出版;







1991年       
国画《秋趣》获首届旅游书画艺术节“优秀奖”;
开始尝试用撞水撞粉法画花画鸟,之后二十几年使用和逐步完善此种画法;
1992年       
国画《秋日池塘》获文化部主办的“国际画展览暨大赛”三等奖;
国画《剑兰》、《秋光》分别刊登于《花城》杂志5期、6期封面;
受聘为广州画院特聘画家;
1993年       
获“二级美术师”职称;
国画《日融融》发表于《广州美术研究》特刊《新人新作选》封面;
1994年       
10月29日至11月4日,在广州美术馆举办首次个人作品展览;
作品15件参加第二届艺术博览会;
作品10件参加深圳美术馆主办的“苏家五人作品展”;
国画《海棠》为广州博物馆收藏;
国画《秋日池塘》为深圳美术馆收藏;
出版个人画集《花•叶•苏小华》;
国画《无名果》发表于《随笔》杂志封面;







1995年       
作品15件参加在珠海博物馆举行的“苏家五人作品展”;
国画《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为广州市美术馆收藏;
连任为广州市青年联合会第九届委员,当选为广东省青年联合会第七届委员;
到北京故宫博物馆院学习古代书画鉴定,获书画鉴定“上岗证”;
由新会市人民政府主办的“苏家五人画展”在新会市景堂图书馆隆重举行,作品15件参展;
《苏家五人画集》出版;
国画《孔雀展翅,百花争荣》入选文化部艺术局主办的“95妇女画家作品邀请展”;
参加百名女画家携手创绘的《孔雀牡丹图》,献给在北京举行的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在深圳、北京两地展出后归联合国收藏;
主编《赵少昂画集》;
出席广东省第五届美代会并当选为广东省美术家协会理事;
收起 >>
1996年       
文章《画收藏入门》在《现代企业报》连载;
参加广东省美术家代表团漫游欧洲八国,写成3万字《‘96西游记》发表于《艺海藏珍》;
主编《广州美术馆藏画精品集》;
主编《广州美术馆藏品目录》;
发表文章《广州美术馆四十年收藏的回顾与展望》;
国画两件参加广州画院为庆祝广州建城2210年赴京展览;
国画《秋光》发表于《广州文艺》杂志封面;







1997年       
接受江苏省美术馆邀请,“三八”节期间在南京举办“苏家四姐妹画展”,同时出版《苏家四姐妹画集》;
国画《珊瑚花》为江苏省美术馆收藏;
国画《秋之声》入选湖南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大型画册《1900—1997工笔画》;
散文《病妈妈》入选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画家散文集》;
国画《仙客来》被邀作叶芸诗歌集《真情》封面画;
参加“广州市文化艺术代表团”赴韩国光州市,作品三幅入选为庆祝广州和光州建立友好城市一周年举行的美术摄影展览;
任广州美术馆副馆长;
1998年       
当选为广州市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
作品两幅参加庆祝广州和法兰克福建立友好城市十周年而举办的“广东美术作品展览”,在德国展出;
当选为广州市第六届文代会代表;
12月26日,新会市政府主持创办的“苏家美术馆”开馆,作品20幅为苏家美术馆收藏并长期陈列;
1999年       
编辑《海山仙馆名园拾萃》;
出席广东省第六届美代表会并再次当选为广东省美术家协会理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408

主题

2万

帖子

5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58542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6-3-15 16:20:27 | 只看该作者





2000年       
在东莞可园博物馆举办《2000年新作展》(苏氏五人联展);
国画《雾里看花》作为特邀作品参加广东省第二届画展;
国画《种瓜得瓜》参加中日韩三国书画展;
任广州美术馆馆长;
2001年       
鉴赏文章《品读略记》在《深圳晚报》连载;
国画《种瓜得瓜》参加“中华炎黄女子千禧之春书画展”;
春节期间,一家三人随广州大学去欧洲游行;
国画两幅参加“欧洲金秋行”—广东美术家访欧美术作品展;
4月,在顺德容奇举办“苏家兄妹画展”,作品18幅参展;
6月,国画《山涧》参加“岭南画派纪念馆建馆十周年画邀请展”;
7月,国画2幅参加第六届羊城艺术博览月《广州画院、广州雕塑院作品展》;
国画《秋风乍起》入选改革开放二十年广州市《群众美术书法摄影精品集》;
国画《百合》入编岭南美术出版社出版的《花咏》诗画集;
主编《广州美术馆藏历代绘画选辑》共十本;
《苏家五兄妹画展》12月28日至2002年1月10日在广州画院美术馆举办,作品15幅参展;
2002年       
“一家三代八位女画家画展”3月8日至4月8日在广州艺术博物院举行,为策展人并有九幅作品参展;
23万字文集《观音拾叶山》由花城出版社出版;
作品四幅接受广东美术馆邀请,9月6日至10月8日参加“后岭南、新水墨”展;
接受岭南画派纪念馆邀请,9月13日至19日举办“同窗缘——小宁小华画展”;
作品二幅9月27日至10月8日参加“庆祝广州画院建院20周年画展”;
国画《蝉儿声声》为岭南画派纪念馆收藏;
国画《深秋》为广东美术馆收藏;
国画《雾里看花》为广东省博物馆收藏;
国画《清晨》《露气》《秋光》为广州艺术博物院收藏;







2003年       
1月,作品五幅入选由全国政协书画室、广州市政协、广州市文联提名主办的“广州市画家画迎春展”在北京政协礼堂展出;
从广州美术馆调到广州书画研究院,4月16日到位于天平架的院址报到;
之前,我从未到过书画研究院,我知道那里的条件不太好,但我去那里看到的,比我想象的还要差。院址在楼下是些修理摩托车、出售汽车配件之类的小店铺的六楼,门前几层高架路上车水马龙,噪音很响,书画院大概是快要搬家了吧,里里外外都是灰尘;
7月1日,广州书画研究院院址搬到滨江东路788号6楼,有二线江景,地理位置比天平架好多了。我们家也于7月6日从居住了十七年的越秀山搬到象岗山。(经过家门口的地铁二号线在6月28号开通);
具史料记载,越秀山原有七个山岗,象岗也属于越秀山的一部分。后开凿解放北路,把象岗和越秀山分开了,象岗倒成了独立的一座小山。二十世纪三十年代,高剑父看上了这方宝地,在此兴办了春睡画院,为岭南画派培养了众多精英;
8月17日,广州市美术家协会在名泉居举行第三届会员代表大会,当选为广州市美术家协会第四届副主席;
文章《大雅大俗——读陈兆康画兼及对“非学校教育”的思考》发表在《广州美术研究》,修改稿发表在8月18日《广州日报》;
2003年是广州市文史研究馆成立50周年,9月12日我和十三位新聘馆员,由张广宁市长在市政府门前广场颁发聘书。那天风清气爽,我穿的是一条红色的连衣裙;
9月14日至27日,随广州市政府代表团赴日本、美国夏威夷访问。在日本,从南到北走了一程,到了冲绳、福冈、东京、大阪、北海道等地。夏威夷这种地方,好像只适合一个家庭或一对情侣来度假。一群公务的人走在街上,有点怪怪的感觉;
10月21日至30日,去法国,出席“一家三代八位女画家画展”在里昂邦迪宫美术馆的闭幕式。同行有大姐苏华、二姐家芬、四姐家芳、大姐女儿林蓝、二姐女儿韦潞、哥哥女儿苏芸,还有陈夏和摄影师陈伟丰。这是我第四次到法国,第一次在1996年,旅行欧洲一个月要5万元,当时家里也就那些钱,全部用于此次旅行了;
世界上的国家,我最喜欢的就是法国,其次是意大利;
11月11日,广州书画研究院十周年庆典,出版图文集《山居十七载》。里面的文字,记录了我在越秀山居住十七年的一些趣事、逸事和不舍离开的依依之情;
11月20日,作品2幅参加广州美术学院50年校庆系列活动之一——“杨之光教授从教五十周年纪念画展”;
11月24日至28日,随广州市文史馆去福建武夷山;
11月29日,花瓶里的白玫瑰盛开,好心情也为之盛开;
自离开越秀山鸟语花香的环境之后,我喜欢每天家里都插有鲜花;
12月31日,岁末的最后一天,被任命为广州书画研究院副院长;
2004年       
全年在《随笔》杂志开设“18、19世纪广州风情画赏析”专栏。计有《从河南眺望十三行商馆》、《画在通草纸上的画》、《西关庭院》、《热销题材》、《老广州的生活百态》、等短篇;
1月,当选为广州市各界知识分子第二届联谊会副秘书长;
当选广州市第七届文联委员;
4月6日至13日,广州市文史研究馆组织了109人去北京、承德旅游,临行时,广州连日阴风冷雨,到了塞外,却是春光明媚,柳树在几天内由一粒粒嫩芽绽放成一片翠绿,随着清风摇拽,美好的心情也随之绽放;
6月12日至27日,作品2幅参加三彩画廊举办的“师出名门——生于五十年代著名艺术家邀请展”;
7月28日至8月8日,广州书画研究院和广州市文联一行10人到哈尔滨——海参崴——莫斯科——圣彼得堡一游;
从海参崴到莫斯科坐的是俄罗斯的国内机,连中途下来加油共用了十一个小时,海参崴是俄罗斯最东边的城市,莫斯科还不是俄罗斯的最西边,切身体会到什么叫国土辽阔;
国画《蝉儿声声》作为广东省选送第十届全国美展的47件作品之一送至杭州,未入选即打道回府;
9月4日至11日,“李锐文苏小华画展”在麓湖高尔夫乡村俱乐部举行;
9月6日至9日,广州书画研究院组织去杭州观看第十届全国美展的国画展,顺道到西塘、乌镇两小镇一游;
9月25日至10月17日,“一家三代八位女画家画展”在罗马家园会所举行;
11月6日至8日,参加市政协组织的“庆祝澳门回归五周年”在澳门的活动;
为汤胜利文集撰写前言《“老汤” 汤胜利》;
为罗嘉丽画册撰文《阳光女孩罗嘉丽》;
从本年开始,我对我作画数量作统计,今年作画共66幅;







2005年       
全年在《随笔》杂志开设“广东画品读”专栏。计有《没骨画法和岭南画派》、《学者型的画家——方人定》、《“简”的风采——夜读苏仁山画并记》、《岁寒三友》、《颇有特色的名字——李野屋》、《温和的美》等短文;
国画一组刊登在1月24日《文化参考报》;
2月9、10日(大年初一、初二),一家人到香港艺术馆参观法国印象派画展;
国画4幅发表在2005年4期《美术观察》杂志;
6月18日由我和苏华策划和筹办了近一年的“妙笔三花——穗港澳市花画邀请展”第一展在广州艺术博物院隆重举行。此展览6月29日至7月10日在香港大学美术博物馆、9月13日至9月18日在澳门教科文中心展出。出版了广州市美术家协会有史以来最大型的画集;
11月18日至20日,在广东省第七届美代会上,第三次当选为广东省美术家协会理事;
创作长卷画《舞蹁跹》(40x240cm)、《花开时节》(38x580cm)并出版;
国画《家有兰馨》参加“青山绿地——2005广州市美术作品展”;
全年作画70幅;
2006年       
1月,作品2幅参加“经典创新——广州花鸟画学术展”;
2月28日至3月6日,“金银姐妹画展”在文理一堂画馆举办,前言是我写的,抄录如下:
我们家族中最早尝试用金版作画的是林蓝,林蓝用这种滑滑的一般人看来很难驾驭的材料从广州画到北京,又从北京画回广州,一路所向披靡,广受专家的好评和藏家的追捧;
林蓝在金版上用色用墨产生的特殊效果让我们也欲欲一试。一天,我提议干脆大家都限定用这种材料,颜色由金版扩大到金版和银版,然后各施各法。此提议得到家芬和韦潞的响应。“金银”是一对姐妹色,而家芬和我是姐妹,家芬的女儿韦潞和林蓝是表姐妹,遂取画展名为“金银姐妹画展”;
“金银姐妹”这名字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日本一对活到一百多岁的双胞胎姐妹“金婆婆”和“银婆婆”,这两姐妹一生形影相随,相依相存。因着对艺术的共同爱好和追求,我们家这几位女性和还有的几位女性画家共同举办过数次画展,觉得很有意思。愿绘画和我们一生形影相随,母女姐妹的情谊也相依相存;
国画2幅参加“我爱广州我爱家”羊城女子书画展;
《白菊花》参加“青山绿地——广州市美展;
国画《舞女兰》发表在4月15日《美术报》;
4月27日至29日,赴澳门参加澳门美协成立五十周年活动,和澳门特首何厚华合照了数幅好开心的照片;
5月3日至6日,一家三口到洛阳赏牡丹,还参观了龙门石窟、白马寺和少林寺;
5月8日至12日,到青岛参加全国沿海城市文联工作研讨会,安排有到崂山一游的项目。崂山真是一块风水宝地,有着参天大树又面朝大海;
7月5日至13日,广州书画研究院和广州文学艺术研究所去印度采风,目的地集中在印度的北方,行程依次是:广州——香港——德里——斋浦尔——亚格拉——克久拉霍——瓦拉那西;
印度是一生必游之地,还想再去;
8月4日,“天竺之旅——印度采风摄影展”在广州书画研究院展厅展出,印度的人物和风情很容易就能拍成作品;
文章《愉快的印度小镇之夜》发表在2006年3期《广州文艺家》杂志;
国画《午后时光》入选庆祝广东美协50周年“广东美术大展”;
国画《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入选“希望的田野——美术家眼中的广东农村”广东省美展并被广州国家档案馆收藏;




8月20日至26日,去吉林省吉林市开全国文联历史名城会议,顺道去了延边朝鲜自治州的二道白河镇和长白山。我一直以为吉林只是个省的名字,这次才知道原来有个市也叫吉林;
9月15日至20日,广州市文史研究馆组织去日本。到日本对我来说是重游,但上次去的是冲绳、北海道等地,像是日本的郊区,这次去的地方像市区,行程依次是:广州——大阪——京都——富士山——横滨——东京。每个地方就算是去了数遍,也不能说都走遍了。而且,每次旅行的旅伴不同,心境不同,景色也就不同;
国画24幅发表在《财富故事》2006年10期;
作为封面人物刊登在2006年4期《广州文艺家》杂志;
印度摄影3幅发表在《艺坛》2006年7期;
11月2日至5日,和大姐苏华还有两位朋友自驾车去桂林阳朔看张艺谋的《印象刘三姐》,场面很壮观;
11月14日,去澳门参观故宫博物院和上海博物馆所藏的徐渭和陈淳的画展,陈淳是我最喜欢的画家之一;
国画《对话》参加广州市美术大展;
11月20日至22日,到杭州出席周国城画展开幕式,午后无事,独自一人租了辆自行车,参观了位于孤山的西泠印社,傍晚时分,行人稀少,沿着西湖边快速骑行,在苏堤一带全速冲上桥,又全速滑下来,来回三遍,风吹的感觉,爽!;
当选为广州市第十一届政协委员;
获首届广州市“城市美术学术奖”;
全年画画134幅。为历年最多的一年,往年一般在60至70幅左右,主要是画了较多的小幅金卡银卡作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omsenz Inc.    

GMT+8, 2024-5-27 11:37 , Processed in 0.875672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